都市农业蓬勃发展 做强高科技种苗业,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厦门农业工作者的愿景是,让农民在乡村也能充分享受与城市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让农民成为专业体面的职业,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就是走好向现代都市农业迈进的转型之路。 乒乓球大的卷心菜、小指粗的胡萝卜、五彩缤纷的花菜、一斤重的彩椒……这些新奇的蔬菜新品种就诞生在岛外广袤的农田里,近年来,农业人员以厦门的种苗业优势为基础,持续将科技新血源源不断输入传统种苗业,做强高科技种苗业。去年,厦门新培育蔬菜品种50多个,其中有7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年产蔬菜种苗1亿多株,牛蛙苗种50多万尾、文昌鱼苗110多万尾。新建新品种试验推广项目6个,展示新品种100多个,取得科研成果市场效益双丰收。 紫色薰衣草花田迎风轻舞,市民游客在菜地低头忙采摘,公共自行车穿行在山林间——这里是海沧大曦山,集田园风光、生态自然、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郊野公园,是厦门打造“园区型”农业的一个样板。去年,厦门制定了《厦门市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岛外四个农业公园的规模建设,目前,除海沧大曦山郊野公园外,集美区碧溪农业公园也已开园。政府通过全力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引导农民提升农家乐经营水平,帮助农民实现转型增收。2014年,厦门新增省级休闲农业示范乡镇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3个,小嶝村、顶村村被新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做好粮食供给保障 保证供应和确保安全是两项“硬指标” 民以食为天。去年,我市进一步加大蔬菜、生猪、畜禽、水产品养殖业调控基地建设,扩大本市种植养殖业面积,通过优化蔬菜产品结构,平衡市场供需,同时积极与全国范围内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立友好协作联盟,推动厦门闽南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完善农贸市场、社区便利店(生鲜超市)等销售终端建设,支持农超、农批对接,组织市内大中型连锁超市与我市“菜篮子”调控基地对接,打通农产品流通体系,切实做好本地保障。 保证供应,确保安全,是厦门粮食供给保障工作设下的两项“硬指标”。目前全市已建立蔬菜农残、植物疫病、植物病虫害等预测预警监测点26个、动物疫情固定监测点1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15个、农资信息化监管试点17个和农资监管协作社12个,建成镇(街)农产品检测室20个,实现全市主要涉农镇(街)农产品检测室全覆盖。去年,农业部对厦门蔬菜、水果和畜产品的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6.6%、99%和99%,位居全国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