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人类社会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需要 在农业文化遗产中,农作物品种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通过数代、数十代甚至数百代人不懈努力培育出来的优秀品种,是人类农业生产智慧的结晶。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随着转基因技术以及杂交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农作物品种已明显呈现出单一化倾向,为病虫害的大面积传播埋下隐患。此外,与当地自留种子的传统做法相比,由特定种子商提供农作物种源的供种模式,也很容易因种子基地的绝收,而导致更大范围的粮食危机、食品危机甚至是社会危机。此外,农药、化肥的无度使用也从另一个方面影响着人类的食品安全。有关统计表明,因农药化肥的无度使用,目前我国已经有3亿多人无法喝上干净的饮用水,1.5亿亩耕地已经遭到严重污染。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我们应该尽早觉醒,通过对传统农耕方式的恢复与借鉴,确保我们的食品安全,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确保人类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以杂交稻等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确实为解决人类粮食危机带来巨大转机。在尚未彻底解决温饱问题的年代,率先解决“吃得饱”的问题是很容易理解的。从这个层面上说,我们也非常感恩那些投身于高产技术研发领域的专家们。没有他们的努力,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温饱,更不会有今天的中国。但作为学者,我们也不能不未雨绸缪,在解决“吃饱饭”的同时,为彻底解决“吃好饭”的问题,做好技术以及农作物上的准备。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要达成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将祖先历经千百年培育出来的各种各样、各具特色的传统农作物品种及其相关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护起来、传承下去,为人类未来的高品质生活、多口味需求,保留下更多的物种资源、技术资源与人力资源,并为打造当代绿色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农业,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高品质农产品作出自己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