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县800多名干部结对帮扶2609户农村贫困户。图为,2月26日,光明乡党委副书记陈冬生带着农技人员,指导贫困户阙先水种植竹荪等。 勇于改革创新,啃下扶贫攻坚的“硬骨头” 近日,全国媒体纷至沓来,聚焦宁德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一个畲族普通村落,为何如此吸人眼球?答案就在村口“全国扶贫第一村”石碑,它记载了该村30多年来的脱贫路。 回首昔日,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1984年赤溪村民人均收入仅166元。如今,赤溪村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两大支柱产业,去年人均收入11674元,是1984年的70.3倍。 30年的穷村巨变,书写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期间,提出了“弱鸟先飞”的理念,鼓励贫困地区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提振精神,放胆开拓,敢为天下先,以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来审视、谋划和推动工作。 对于我省贫困现状的认识,省委、省政府很清醒: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均系革命老区或中央苏区县,由于自然禀赋、发展基础、政策体制等因素制约,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针对薄弱环节,2013年,省委专题研究部署扶贫开发工作,将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 新时期,新挑战,要有新思路。省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送出了包含42条优惠政策和措施的“大礼包”,涉及资金有20条,政策兼顾短期、中期和长期;新举措有25条,对已有政策进行拓展和延伸的有9条,以改革创新引来源头活水。 ——首创重点县服务协调制度,省领导“挂帅”,进行会诊式服务,重点解决扶贫开发中的难点问题和实际困难; ——2014-2015年,每年从中央代理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中安排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每县1亿元,用于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由省级财政给予全额贴息; ——2013-2015年,省级财政在安排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时,安排一定数额单独增加对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补助,每县每年各增加补助1000万元; ——2013-2015年,省级财政每年安排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每县每年1000万元,用于支持当地急需解决的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项目。 内外结合,才能发展。从“输血式”的生活救济型扶贫向提升贫困地区内生动力的“造血式”开发型扶贫,省里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部署:省级财政拿出真金白金,确保每个贫困生有学上,每个贫困劳动力有技能;山海协作大有可为,扶贫开发重点县与对口帮扶县共建产业园区,输血加造血,以特色产业促增收;生产性贷款调动群众积极性,2012年开始,金融部门每年落实10亿元以上贷款额度,每年有3万多贫困户获得小额贷款贴息。 社会扶贫,形成扶危济困的强大合力,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初步形成。去年是我省社会扶贫的创新之年,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和港澳台侨同胞、个人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