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没有独特景观也没有历史文化的普通农业村落和台湾台南艺术大学建筑艺术研究所合作了十多年,村头巷尾完全被艺术改造了,这些年轻的建筑学生们,用自己的时间和坚持,为土沟村找到了延续传统的道路———随着台湾农业的转型,以前农民种田最重要的水牛,渐渐也失去了用途,村里最后一头水牛甚至没有牛棚住,学生们为水牛建牛棚,将它雕成了水牛雕塑,甚至修起了水牛公园,因为劳苦的水牛蕴含着“土沟精神”,而“土沟精神”则成为村庄复兴根本的脉络。 2002年开始改造的土沟村成为了台湾乡村建设的样本,举办三届春耕节的培田才开始迈步。那几日,“村落修复”、“生态保育”、“民艺再生”、“有机农业”这些国际通用的学术词语,盘旋在古老村庄的青山绿水上,什么时候真正落地,成为文化,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许没有人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