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水口镇祥光村的省派驻村书记高瑞萍说,祥光村家家户户种油茶,每年从采摘茶果,到最后土法榨出茶油,整个过程需要耗时4个月,可交通不畅、通信闭塞,优质茶油少有人知,销路是个老难题。
祥光村村民采用传统物理压榨工艺榨取茶油
东南网4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林剑波)从德化水口镇前往山上的祥光村,山路仅能容一辆车通过,短短11公里多的路程,开车也得快一个小时。
周边群山环抱,对于祥光村,用省派驻村书记高瑞萍的话来说,“起码比外面落后30年”。200多户人家分散各处,年轻人几乎都进城打工,头发斑白的老人住在土木平房中,村里没有学校,没有化粪池,公厕也只有一处。
这里虽然挺闭塞,但是有规模不小的生态油茶种植区。祥光村家家户户种油茶,6300亩油茶林园遍布村里的各个山头,其中白花大果油茶4000亩、小果油茶2300亩。这些是村民最大的财富。但是遗憾的是,“由于交通不畅、通信闭塞,祥光村的优质茶油少有人知,即便是在德化本县,知道的人也不多。”祥光村村委会副主任江聪秀如是说。
生态种植+土法压榨,茶油天生土气
据介绍,白花大果油茶是一种稀有品种,种植十年后才结果榨油,其产量少,生长周期要比小果油茶长五年以上。油茶大果跟苹果一样大,表皮厚实,小果则只有橘子大小。因而大果茶油的营养含量比小果茶油要来得丰富,炒菜时质量较为稳定。此外,大果茶油有一种醇厚的油茶香。
江大煦今年63岁,种有30亩油茶,是祥光村的种植大户。“油茶树整年都在挂果,边开花边结果。农历八月除草一次即可,霜降时采收大果油茶,立冬时采摘小果油茶。”江大煦介绍说道。每到油茶的收获季节,是江大煦一家最忙的时候。青壮年劳力都要放下外面的工作,纷纷赶往祥光村老家。
祥光村历来采用土法榨油,工艺是数百年手把手留传下来的。茶油榨制要经过粉碎、蒸煮、压榨、过滤整个全物理方法的流程。首先,油茶的果实摘下来后,要取出茶籽进行晾晒,“这道工序目前全部纯手工”。晒好的茶籽舀进粉碎机,研磨成细碎状后,放入木桶内蒸制。蒸制的过程也很讲究,得等大铁锅中的水烧热后再搁上木桶,木桶中央的铁块将热气迅速导入,1小时后木桶冒出白茫茫的热气就说明蒸透了,一个木桶一次可蒸70公斤的茶籽。最后才用半自动机器压榨、过滤。
“从采摘到出油,整个过程需要4个月时间,辛苦得很。尤其是榨油期间,每天早上四五点就得起床,一直到晚上十二点才能休息。”江大煦很自豪地告诉我们,“比起大型机器提炼出来的茶油,土榨茶油虽然不够纯、品相差一点,但是质量好,保留了大量的营养价值,而且香味特别浓。”
传统销售小打小闹,遭遇滞销
高瑞萍是省审计厅干部,去年4月9日正式到祥光村担任驻村书记。
对于祥光村的茶油,高瑞萍觉得:“东西真是好,但是养在深闺人不知。”祥光村的种植户大都是各卖各的,主要通过亲戚和朋友的牵线搭桥,让顾客上门前来购买。“但是即便是在德化本县,知道的人也不多。”祥光村村委会副主任江聪秀补充说。
按照最低的出厂价格,大果茶油一斤要100元,小果茶油一斤60元。遇到好卖的时候,祥光村的茶油也要卖三四个月,不好卖的话,甚至要卖到来年的新茶上市。“虽说茶油久放也不会变质,但储藏一久,香味要渐渐淡掉,底部沉淀的那一部分也无法食用了。”江聪秀说。
驻村一段时间后,高瑞萍就意识到,要改变祥光村的落后面貌,必须在油茶上做文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由于村里没有形成统一的销售渠道,这么高品质的茶油大多都是通过亲戚朋友零星售卖,无法形成合力。于是在高瑞萍的推动下,祥光村鼓励并扶持油茶合作社发展,将油茶种植户拧成一股绳,统一管理、推介、销售。
以往村里每年产油5万斤左右,去年产油量突然猛增到9万斤,这让种植户既高兴又心忧。“喜的是产量高,希望能多赚点钱,忧的是找不到销路,只能搁在家里。”江聪秀说,“不过,去年多亏了高书记,帮我们卖出了不少茶油。”
盼好茶油走出“深闺”
原来,高瑞萍去年借助海峡都市报,对祥光村的茶油进行宣传、推广,并获得众多市民的抢购。“前后3次组团去福州卖茶油,一共卖了五六千斤。起初没料到行情会那么好,结果有些事先预订的客户却没买到油,要求我们一定要重新送货过去。”高瑞萍说,“市民对于品质的肯定让我们非常高兴,很多都是回头客。”
目前已经有6家农家乐常年向祥光村购买茶油。但是总体而言还是销售不畅。为了拓宽销售渠道,高瑞萍一直在四处奔走,积极对外寻找包销合作对象。
“大果油茶的种植面积全省我们数第一,对于野生茶油品质很有信心,如果没有建立起真正的长效销售机制,滞销的状况无法得到根本改变。但是要走出深山仅仅依靠农民很难。希望有电商平台或者相关企业帮助,结成产销联合体。”高瑞萍发出诚恳的呼吁。
高瑞萍书记联系方式:13763835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