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分工”中,“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很明确。寿光的农业信息化给笔者一个很强烈的感受是“分”得明确而有效。 一方面,生产经营的信息化发挥市场的作用,社会参与度很高。在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中,企业投资,合作社实施,电商协会组织协调,政府直接的“作为”并不多见。但政府并不是“无为”,园区规划、为电商对接牵线搭桥,这都是在服务于农业信息化建设,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 另一方面,管理的信息化政府担起来,管得很得力。谈起农业信息化的经验,寿光农业部门一位工作人员总结“服务与管理相结合”,服务主要是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而管理则是用信息化的手段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如,开发了蔬菜质量安全智能管理系统,将全市田头市场、物流园区、超市的质量检测室纳入视频监控和检测信息采集范围;建设了农业投入品准入系统,对1万多种投入品实施审核备案准入管理。蔬菜大市的信息化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这条主线做文章,做得必要,做得好。 当然,寿光的农业信息化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加强。例如:有企业反映,农业互联网人才缺乏,期盼政府能加强培训;有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提出,对农业信息化的财政投入需要增加,“政府购买服务”或许比直接投入效果更好。这些都需要政府在顶层设计上加把力。 “互联网+”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融合提升。要用互联网的手段提升农业信息化,更要学互联网的思维。政府能把信息化的任务“分”下去,也要能将分散的信息用数据库“统”起来,将生产、流通各环节的信息断点“联”起来,由此,才能服务更到位、管理更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