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下的天湖岩美景
东南网4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蒲远宝 康庆平 文/图)
永春县下洋镇素有“闽南煤都”之称,但近几年来,下洋立足特有的生态森林景观,翻建天湖岩,完善配套设施,力图打造一个独特的朝圣和避暑旅游胜地。
近日,风和日丽,天朗气清。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笔者一行从永春下洋镇区出发,前往含春村探寻1200米高山上的天湖岩。
“到了,到了。”虽然山路崎岖,但郁郁葱葱的树林掩映着黑白砖瓦房的矿区特有景象,让大家忘记了一路的颠簸。推开车门,一阵阵清脆的鸟鸣传入耳际,拂面而来的山风夹杂着松木特有的香味,深吸一口,顿觉神清气爽。
沿着刚修建的石板砖道跨进山门,一座寺院呈现眼前:平整的灰色石板地面上,一座青龙屋脊金黄琉璃瓦的寺庙靠山临池,钟楼、鼓楼护卫左右;而环绕其后陡峭崖壁的苍翠古树,在气象俨然的巍峨殿宇间,营造出一派幽雅古朴的意境和神圣的气氛,仿佛诉说着岩寺的沧桑历史。
天湖岩因“岩中方池,四时不涸,种碧莲,满刹闻香”而得名。“殿宇疏以庭院,绕以墙垣,寺院周围清山苍翠,鸟啼蝉鸣,曲径通幽,古意盎然。”今年53岁的陈家第44代岩寺守护人陈瑞清介绍,天湖岩庙始建于唐朝,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传说中是闽南三真人六祖师中黄公祖师的坐化地。
悠悠古庙重拾昔日荣光,天湖岩因传说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护佑着一方向善的百姓。
三公祖师的动人传说令人意犹未尽,笔者又爬上一座半圆状小山丘。
站在山丘上,环顾四周,山丘之外还是山丘,层层叠叠,犹如排列着无数绿色扇贝。山丘上树木不多,视野开阔,但绿草如毯,形成巨大的高山草甸景观。因山丘不高也不陡,且整个呈半圆状,当地人称之为“山苞”。
“实际上共有100座山苞。”陈瑞清说,传说当时一仙人站在其中一座山苞上数山峰,可是漏数了自己站的那座,结果只数出九十九座,这些山峰至今被俗称为“九九天子峰”。
走出神话,放眼“天子奇峰”之外, 400多公顷逶迤绵延群山尽收眼底:远观叶色如黛,绿波翻腾;近看树木通直挺拔,蓊郁蔽日。成片的杉木、马尾松中混交着建柏、樟树、枫香等阔叶树。远眺山林,叶色深绿的阔叶树与叶色浅绿的针叶树层叠错落,相映成趣。据了解,这里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95%以上,具有动植物生长繁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目前有植物近2000种。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在天湖岩,不同的季节也呈现迥然不同的景色。“夏季,四周巍巍群山,连绵起伏,好似一层层厚厚的绿色绒毯,整齐如画的农田,阵阵翻滚的稻香,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冬季,四周群山翠绿不改色,而当寒流来袭,山上薄薄积雪好似将景区穿上银装。”当地文人这样描述这里的季节变化景象。
在天湖岩里,文化长廊、停车场、管理房都已建设完成或修缮一新。当天,不少游客在刚修建完成的景点栈道、休闲亭上拍照、赏“山苞”。
“既有自然景观可游览,又是宗教朝拜圣地,能够满足当代人回归大自然的心理需求。”下洋镇镇长林永圣介绍,“我们打算以九九奇峰、天湖云海、宗教奇观为主题,在这里建设一个永春独特的朝圣和避暑的旅游风景点。”
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牛姆林距离天湖岩寺直线距离仅3公里,为此,下洋镇目前正在修建通往牛姆林的公路,通过牛姆林的旅游影响力,带动天湖岩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