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不炼山” 此次引进的还有割灌机、高枝油锯、挖坑机、粉碎机等林业设备。在省林科院高工马勇建看来,引进机械设备,对转变传统的炼山造林模式,推广不炼山造林有重要意义。 造林是国土绿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清新福建的基础工作。这也是一项高强度的工作,从整地、粉碎杂木、挖穴、植树,到抚育,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许多林农为了方便,往往采取一烧了之的炼山造林方法,这容易引发森林火灾,且炼山后第一年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还会降低土壤肥力。采用炼山造林,杉树种到第三轮就很难长大,树苗成活率也低。 “新机械的投入不单是提高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改变营林方式。”省林业厅副厅长谢再钟说,我省台风多、雨量大,山多坡陡、土壤易受侵蚀,水土流失的形势依然严峻,传统的炼山造林模式对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机械化作业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有助于在更大范围推广不炼山造林。 去年,我省启动实施营林机械推广示范,连续两年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10个县(国有林场)开展推广示范工作,包括组建营林机械专业队、营林机械购置补贴、作业技能培训、机械作业等。 各地也纷纷采取措施推动营林作业机械化。例如,三明市从2012年开始,将台湾田园搬运机“爬山虎”列为重点推广的台湾“五新”技术之一,林农购置“爬山虎”除了可以享受政府农机产品下乡补贴外,市财政每台再补助2000元;永安市鼓励林农购买挖穴机,每台补助1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