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哥”成为“泥腿子” 汤涵天这些天很忙,忙着为自己的农业发展项目做报告书,忙着找区有关部门申请立项。 这位1988年出生的“80后”,目前的头衔是:紫瑞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喝过洋墨水,在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留学了4年半,是名副其实的“小海归”。 在建阳区回龙乡浒洲村一个名叫“新亭子”的山沟沟里,汤涵天和他的父亲、母亲开荒山种蓝莓已有两年多时间。 新亭子远离村镇。苦竹与杂草丛生,蚊子与小咬群舞。为了在这里安家创业,汤涵天购置机械设备、建造办公楼、实验室、玻璃育苗温室……砍去苦竹、铲净杂草、开垦道路、深耕挖穴、改良土壤、繁殖幼苗……这个曾在蜜罐子里泡大的阳光男孩,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下半夜才睡觉。白天,忙着基地建设;晚上,研究蓝莓各种资料,同时把遇到的问题与困惑,通过网络咨询专家教授和在美国结识的农场朋友。 如今,260多亩山地,已开垦成标准的果园。前年秋冬栽种的蓝莓已长到近一米高,部分开花挂果。 汤涵天很有“野心”,他给自己设计了一条创业“线路图”:完成基地硬件建设,解决实验室无性繁殖育苗问题;引进并驯化不同蓝莓良种,形成数个梯度衔接的蓝莓栽培园;考察新地,扩大规模;设计包装,打造品牌,建立销售渠道;带动周边种植户,形成集聚效应;延伸产业链,综合开发蓝莓系列产品,主导中国蓝莓产业话语权。 “干农业很苦,但农业有前景,有希望。”汤涵天说。 与汤涵天有着相似经历并持相同观点的,是另一个种瓜菜的“海归哥”:福樱农艺科技公司“老板”邱盛西,今年30岁,高中毕业后,他到日本留学了三年。 2012年,归国的邱盛西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回到家乡当“农场主”。在父亲的支持下,邱盛西选择莒口镇后山村靠近省道的一侧,以每年每亩租金600元的代价,向当地农民流转了33亩农田17年的经营权。他投资近百万元,建起了53个高标准的温室大棚,布设了完善的喷灌系统,购置了全套的耕种机械设备。 邱盛西的温室大棚一年可产三季:两季的网纹甜瓜,一季的时鲜蔬菜。多样化的瓜果蔬菜品种和销售市场选择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网纹甜瓜亩产2500公斤,因为口感好,货源少,近两年每公斤平均售价7元以上,两季的甜瓜亩产值可超3万元。冬季,甜瓜下架,改种蔬菜,所产生的利润能“抢”回一年的土地租赁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