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区坐拥山脉,濒临大海,平原多姿,水乡曼妙……多元的山水构成,让你可以在这片生机盎然、底蕴深厚的热土,领略情韵别致、丰富多彩的美丽乡村风情。
从去年起,涵江区开始推行第二批市级“幸福家园”试点建设工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启动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白沙镇坪盘村、江口蒜溪片区、大洋乡车口村、白塘镇洋尾村因特色显著被列为试点。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涵江区第二批市级“幸福家园”试点村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6000多万元,蒜溪片区、车口小区、洋尾村改造、坪盘樱花主题公园等已全面开工并加快建设。
目前,该区还积极策划12个第三批市级“幸福家园”试点村,包括江口观霞片区(含上后村、顶坡村、园顶村、园下村),江口镇东楼村,白塘镇双福村,梧塘镇西庄村、沁后村,萩芦镇潭井村、崇福村,庄边镇黄龙村,新县镇张洋村,探索城乡结合部、绿心、山区的新型建设模式。
“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虽然涵江区的市级“幸福家园”试点村建设起步比其他县区要晚,但成效明显。蓦然回首,一幅“点”有特色、“线”有美景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画卷已浓墨重彩渐次铺展开来。
伴随着春天的气息,连日来,记者行走在涵江区的市级“幸福家园”试点村,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暖暖的春风、如画的春光,更有历史与现代交织的人文气息、特色产业和文化资源共荣的勃勃生机,让人沉醉其间。除了看到五彩斑斓的乡村美景,记者还深切感受到农村干部群众创新不同建设模式,异曲同工齐奏“幸福家园”建设大合唱的热情和喜悦。
■细心呵护生态净土
在“幸福家园”建设中,涵江区注重返璞归真地留住生态村的朴实之美,留住让人眷恋的侨乡乡愁。
蒜溪片区位于江口镇东北部东方红水库下游,蒜溪沿片区穿流而过,涉及大东村、东大村和官庄村3个村。在去年涵江区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中,蒜溪由于生态良好,水景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被列为唯一的一个试点片区。
4月中旬,记者在蒜溪大东村段看到,绿景栈道沿线路基已全面贯通,一辆挖掘机正在平整路基。沿途有七八名施工人员就地取材,使用从溪底清淤出来的鹅卵石修砌道路和护坡。
记者采访时,正巧碰到涵江区副区长兼江口镇党委书记姚景耀带队前往该片区督战项目建设。他在徒步查看工程进度时,多次指着蒜溪两边的树木说道:“这两岸的每一棵树都要保护好,千万不能破坏。”
保留蒜溪两岸现有的树木,作为绿景栈道周边的绿化,既不破坏现有生态,又节约建设成本。
在“福泉古驿道,入莆第一村”东大村的东源桥景观节点,一个小型亲水公园已初具规模。桥头凉亭边两块大石上分别写着“韶水”、“流馨”,一辆水车引人注目,这里还同步规划建设停车场、公厕等配套设施。为合理开发利用滨水资源,结合蒜溪良好的自然生态湿地景观,这条绿景栈道还将设置亲水平台、天然泳池、垂钓平台等,满足村民和游客亲水、骑行、休闲健身、散步等需求。
陪同记者采访的江口镇组织委员、副镇长关元福介绍,蒜溪绿景栈道单线全长6.3公里,宽3.5米,贯穿大东村、东大村、官庄村,下一步还要延伸到对岸的上后、顶坡、园顶、园下等村。
昨日,记者从涵江区城乡一体化办公室获悉,在申报第三批市级“幸福家园”试点村时,该区主动将蒜溪对岸的上后村、顶坡村纳入观霞片区,探索蒜溪两岸连片开发,以点带面推动周边村的整体发展。
■用心传承历史文脉
余秋雨说:“在这样的旅行中,你看到的风景或许没有对你说什么。但是你却可以在这里简朴的生活和美丽的风景中感应到什么,可以在他们的精神寄托中寻找到什么。”涵江区注重挖掘历史文化村落的“内涵繁华”,精心保护古村落的建筑形态、自然环境、传统风貌和民俗风情,实现历史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交融、共生。
白塘镇洋尾村是我省首批历史文化名村,村内文物古迹众多,包括李富祠、李氏大宗祠、州牧祠、祁阳祠四座古祠堂以及大量牌坊、石碑等姓氏文物。
4月中旬,记者见到白塘镇镇长郭健明时,他正忙着与镇、村干部沟通洋尾村市场改造设计图的相关细节。记者从设计图上看到,洋尾村市场外观仿照涵江“东方廿五坎”风格设计,颇有古韵,与洋尾历史文化名村相映生辉。该项目目前正在进行预算,年内会招投标。
正在现场检查项目进展工作的白塘镇党委副书记姚祖兴介绍,在建设“幸福家园”中,洋尾村一期投入2000多万元,重点进行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古建筑保护修缮、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等,目前已完成了栢府归荣牌坊、祁阳祠外观修缮和清理湖面填土、拆除周边有碍视觉的建筑物以及道路改造、给水排水、管线入地等工程建设。
走在洋尾村内一条由石板铺就的古官道,随处可见古宅古貌,诉说着往昔的风采。该村从尊重历史和提升文化的角度出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聘请老专家、老工匠对古祠堂、牌坊、墙壁进行修缮,使这些古建筑重新焕发活力。
120间厝、姚五哥六角亭厝、姚春华厝等建筑均兴建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散落分布在江口镇东大村中。这些建筑大部分结构精美,保存完好,建筑风格兼具东南亚风情与莆仙本土风貌,具有浓郁的侨乡地域文化特色。
“建设幸福家园,不是搞大拆大建,把农村变成城市,而是要保护和弘扬侨乡文脉,留住乡愁记忆。”东大村支部书记康宗龙说,东大村已拟定对13座古民居进行修缮,并规划传统古民居旅游路线。在对古民居群落的保护和开发中,村里将整治旧村和建设新村结合起来,注意保护原有村庄的社会网络和空间格局,积极保护文物古迹,对近年新建的建筑在不影响村庄建设大局的前提下予以保留,统一规划新村集中建设用地,合理引导村庄的发展建设。
歌德说:“外表的美取悦一时,内心的美经久不衰。”涵江区的“幸福家园”建设,不仅体现为一幅画,而且包含丰富的内涵体验,进而使人们对古村落“一见钟情”、“二见倾心”、“三见怀恋”。
■精心规划特色产业
让乡村享受与城市均等化的生活生产环境和服务,这是“幸福家园”建设最终期望抵达的幸福,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责任。
在“幸福家园”建设过程中,涵江区各相关部门除了帮助幸福家园建设,还千方百计地帮忙谋划产业,因村而异,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发展产业、做大产业。
该区因地制宜推进不同类型特色村建设,通过整合提升,引导“一片三点”6个试点村根据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其中,蒜溪片区重点打造蒜溪绿色走廊,立足蒜溪、东方红水库等水景资源,整合东大村特色古民居、鼓峰寺等人文景观资源,以打造“绿色生态旅游小镇,山水田园历史名村”为方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坪盘村着重发展四季乡村特色旅游,种植枇杷、油菜花、樱花、向日葵等,打造“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美丽乡村;大洋车口村以利农、国圣等为龙头,发展大棚蔬菜、优质米等设施农业,同时通过建设知青文化体验馆,发展知青、红色文化旅游;白塘洋尾村则依托白塘湖景观,突出李氏文化、妈祖文化,以遗产保护为核心、兼顾生态旅游发展,打造生态环境良好、建筑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色古村落。
涵江区城乡一体化办公室副主任陈丽丹说,幸福家园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不仅只是乡村环境的整治、乡风文明的形成,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一建设来做强当地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规划先导,各方联动,因地制宜,整体推进。涵江区“幸福家园”建设正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美丽的田园风貌,和谐幸福的生活场景仿佛已在眼前,向着幸福进发的脚步铿锵踏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