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漳州5月5日讯(本网记者 苏益纯 通讯员 黄阿彬陈佳平)在闽南有一高海拔的偏远山区小乡,近年来花木产业异军突起,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超万元;乡域境内零工业,每年却有上千万元的工业税收……
它就是漳州市海拔最高的乡镇-—华安县马坑乡,位于华安西北部。阳春三月,马坑乡花木连绵,翠绿欲滴,许多花农在山上田间忙碌着。
而在华安南部、距马坑乡百公里之外的华安经济开发区,马坑乡的“飞地工业”项目生产和建设快马加鞭。
华安人深知,马坑是革命老区乡,长期以来,受区位、交通、观念等因素制约,发展滞后。绿色突围,让“马坑”这个曾是华安贫困山区落后的代名词,成为生态发展的主题词,步入新常态下生态型增长的加速期,此种现象被称为“马坑现象”。
一股坚韧不拔的精气神
马坑海拔在500—1400米之间,土地面积百余平方公里,辖6个建制村、21个自然村,共1465户、5492人,干部职工仅17名。
“马坑风,和春濛,下笼竹篙拢,福田石墨矿,草仔山不免讲,文华有卡爽”这句闽南话道出马坑大多村庄恶劣的地理、自然环境。
那么,马坑的发展,靠的是什么?
“马坑总量小、底子薄,劣势十分明显,我们的发展靠的是一股坚韧不拔的精气神,一种不等待、不观望的紧迫感,一份真抓实干、敢于担当的责任感。”乡党委书记黄艺群如是说。
前几年,县里在丰山镇建设开发区,出台“飞地工业”政策,马坑乡集中力量,积极引项目到开发区。
“项目是短腿,我们主动服务企业,三天两头往企业跑,做到及时服务、全程服务。”常驻开发区服务企业的干部说。
隆祥包装是开发区九龙工业园首家投产的企业,业主庄铁洪说:“马坑的挂钩企业干部经常来关心、帮助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
目前,全乡引进落户开发区企业22家,总投资20多亿元,已投产项目12个。2014年,全乡财政收入达1180万元。
作为漳州市、华安县第二饮用水源保护地的马坑,承认差距,不甘落后,扬长避短,走出了一条依托“飞地工业”发展工业的绿色之径。
往日一穷二白的乡财略为起色,更为关注民生。几年来,马坑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改善民生,建设敬老院、幸福园、安全饮用水等一批民生事业。
一种不等待、不观望的紧迫感
马坑乡毗邻南靖县和溪镇、漳平市永福镇,区位处劣势。
而其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80%。
善于发现比较优势,劣势转优。
“要破除自我束缚,树立小乡大眼界、大思路、大气魄、
大作为的理念,主动城市半小时经济圈、融入永福产业发展圈和旅游经济圈,打好工业牌、花木牌、旅游牌和精神牌。”乡长宋秋明分析说。
“我们种植百亩百种的世界各地珍稀茶花,产品主要依托永福在全国各地的花卉档口进行销售,十分热销。”老吉园艺基地负责人李如真说。
全乡引进和立园、艳阳农业、老吉园艺等花木龙头企业,
带动花木种植1.28万亩,主要有茶花、红豆杉、桂花、竹柏等品种。村民繁忙于花木之间,使“一年种一冬,冬天捂火笼”成为历史。
“绿色银行”,特色延伸。全乡种植绞股蓝1500亩,高山蔬菜种植4000多亩,引进福建懿竹农业公司,主要生产竹筷、竹席半成品,日耗毛竹20吨左右,可基本解决全乡8000多亩毛竹出路。
同时,马坑积极推进贡鸭山森林公园、福田村省级美丽乡村和和春村市级富美乡村示范点建设,打造贡鸭山――福田――和春旅游线路,去年以来,以自驾游为主的游客达10万人次。乡村旅游已成为该乡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一花一木,生态富民,释放绿色福利。2014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4元,增长18%。
发挥比较优势,立足特色产业,破除“生态保护难于发展”魔咒的马坑,闯出一条依靠生态富民的绿色之路。
一份真抓实干、敢于担当的责任感
马坑生态型增长,追求绿色经济,因此荣获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生态乡镇、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和春村这三张“国字号”生态名片。在全市乡镇综合考评中,2013年度马坑被评为漳州市“活力乡镇”,2014年度位列全县第一。
如何让生态型增长更快释放绿色潜能?马坑正以“三比一看”活动为契机,善于发现问题,正视问题,不回避问题,出实招解难题。
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差距大、新开工项目少等问题,马坑提出加大招商引资、提高服务质量、力促项目动工等强力举措——
力促南星食品等5个项目提速建设和一个投资20亿元的台资项目早签约落地;
加快20.6公里道路拓宽改造,确保春节前完工;推动花木产业和林下经济提级增效,促进农民增收;
推进和春市级富美乡村和福田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保护好生态环境,打造休闲旅游目的地。
破小求大图变,群众看到眼里。采访中,许多村民如是说:“马坑的良好发展,群众心中有杆秤,称出的是干部自加压力之心,心里想着发展,眼里盯着发展,脚下奔着实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