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洋门村刚建成投用没多久的农村书屋内,村支书邱国华向记者们介绍了该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情况
福州新闻网5月8日讯(记者 王礼林文/图)“你看这一棵棵青梅、李树都挂果了,再过个把月就可采摘,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哪!”日前,在永泰县城峰镇洋门村,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邱国华带领记者们参观该村“美丽乡村”的建设情况时说,“正式建制成立行政村,让我们村获得新生,而“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更是加快可我们村宜居环境建设的步伐,提高了村民收入,让我们村迎来了第二春。”
近日,“行进中国.福州故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报道小组,在永泰有关部门的带领下,走近永泰县城峰镇洋门村,感受这个永泰最年轻行政村、福州美丽乡村示范村正发生的巨大变化。
离城关最近贫困村成为永泰最年轻行政村
当采访组一行下了永泰东高速口,便进入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所过之处是宽约3米的新修水泥路;行走了约6、7公里后,一个绿茵环绕的山村顿入眼帘。只见,散落在山腰的统一红廊白墙的老房子格外醒目;走进村部,占地约15平米的书屋内几净窗明,整整齐齐地码放着约几万册的图书,几位村民正在安静阅读;马路两侧种满了李树、梅树,早已挂果累累,等待成熟采摘。
“这一切都是从2013年9月正式成为行政村、2014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后才有的变化。”邱国华说。
据悉,洋门村位于永泰县城峰镇南江滨狮头旗山麓,距县城10公里,前往的道路山路十八弯。全村海拔550米,总面积3120亩,森林覆盖率达82.7%。下辖洋门、铁场、松柏垄自然村,共三个村民小组80户,常驻村民398名。
洋门以前是城关公社集体林场所在地,上世纪70年代初隶属国有大湖林场太原工区,由于历史沿革和地理区位原因,行政管辖归属未曾确认。1992年大湖集体林场收归国有后,该村村民户口长期挂靠城峰镇的石圳村。“就像三不管地带,哪怕想修路,资金也不好批。”一位村民说。
而交通不便,路又修不起来,更加剧了该村庄的衰败。据悉,该村过去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外界,所有农产品村民只能靠肩挑手提步行到城关卖。没有电视、没有路灯、没有电信信号等是该村过去的真实写照。村民打工的打工、搬迁的搬迁,让这个村庄真正成为“死角”。尤值得一提的是,该村还是离城关最近的贫困村。
如何让洋门脱贫,也成了当地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这一切在2013年9月13日有了答案。为加快新农村建设、便于村民自治,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永泰县政府批准于2013年9月13日成立洋门村委会。2014年9月,洋门村被列为福州市县联合打造的美丽乡村示范村,洋门迎来了新农村建设的春天。
美丽乡村建设让昔日的“死角”展“新颜”
按照福州市宜居环境建设“一年全面深化,三年明显改观,五年整体提升”的要求,2014年,全市共有146个村庄列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其中有1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计划投资5.72亿元。永泰洋门村便是其中之一。
记者获悉,自2013年10月该村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完成6.7公里村道拓宽工程、道路绿化美化工程开始,由福州市县等共同打造的美丽乡村建设在该村轰轰烈烈的展开。首先注重规划引领,聘请福建山水城市设计研究院定制该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坚持“修旧如旧”原则,修复古屋遵循原貌,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坚持不拆房只拆临,保护古树、古建筑,营造林中村落的乡村味道和田园气息。
其次,立面改造,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提升村庄的村容村貌。组织发动村民拆除旱厕和猪圈等临搭110处,改厕59个,彻底改变村庄脏乱差形象。
而“要想富,先修路”,该村又先后投入多笔资金完成石圳村到洋门村6、7公里,4.5米路面拓宽工程。此外,村道两旁的绿化、路灯工程,广播电视网络的铺设,农家书屋和老人活动中心,村民休闲公园和健身公园等一项项民生工程,在“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的推动下在洋门成为现实。
“成立了行政村,路也修好了,我们做什么都方便了,我现在不考虑出去打工,在村里照样可以发家致富。”今年46岁的洋门村村民刘水和说。
为让村民转变观念种植金线莲,村里先找来了10位种植大户,让他们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村民刘水和就是其中之一,首批就在4月底种下了30万株金线莲种苗
发展林下经济让美丽乡村建设“造血”永续
“我家今年开展林下种植,刚种了2万株的金线莲,年可创收4万多元呢。”刘水和兴奋地告诉记者。随后还带记者们参观了他家的金线莲种植基地,只见在茂密的松树林下,一株株金线莲小苗正在村民的悉心呵护下茁壮成长。
据悉刘水和与当地的众多村民一样,以种植李果、青梅为生。而今年,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部分村民开始尝试种植名贵中草药金线莲,探索林下经济,走多元化种植之路创收。
据洋门村支书邱国华介绍,该村林地面积1800亩、果树面积1000多亩,全村主要产业为李果、青梅的种植。每年的李果、青梅产量达1500多吨,产值500多万元,人均收入1.3万元。但是永泰盛产李干、青梅,若仅靠李果、青梅的种植,洋门村毫无竞争力,村民收入要提高很难。
随后,村党支部根据洋门村海拔高,阔叶林、竹林密集,腐殖土壤丰富的特性,经过研究与名贵中草药育苗公司合作,引进苗木和技术,指导村民种植转型升级。为让村民转变观念种植金线莲,村里先找来了10位种植大户,让他们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村民刘水和就是其中之一,首批就在4月底种下了30万株金线莲种苗。
据悉,根据经验,只要水分够,该村金线莲的成活率可接近100%,经过7~8个月,就可晒干上市。对于经济前景老刘给算了一笔账,一株苗木的成本价为0.55元,7个月后,苗木公司将以每株1元的价格回收,以一户种植10万株算,每年至少可增加收益4.5万元,远高于种植青梅的收益。
“只要这一批金线莲试种成功,今后我们还要向全村推广种植,至少500多万株。”对洋门村今后的发展,村支书邱国华充满信心,该村还打算在今年下半年加大投入再种70万株。
“建设好“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示范村我们还在努力。”邱国华表示,“接下来我们还将利用“农场+农户”的模式,发展油茶、名贵苗木种植,争取建成小有名气的中草药种植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