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笔者从福鼎市区出发,途经白琳镇到达磻溪,山路顿时狭窄起来。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走进村庄,远望,依稀可见一挂着“法官工作室”的房屋耸立在村道尽头。
设立“法官工作室”,只是福鼎市法院服务当地工作的一个举措。近年来,该院推行“四入村居”工作模式,主动对接扶贫攻坚工作,法官走村入户,解纠纷、查案情、听民意、助发展……将司法的神经末梢延伸到村居。
巡回审判 村子和睦了
“这日子没法过了,我要离婚……”在赤溪村一民房前,一农妇指着蹲坐在门槛上抽闷烟的男子怒骂,邻居围了一圈又一圈。突然,人群中有人喊道:“去找张法官吧,早上我还看到他的车停在工作室门口。”
“嫂子,老钟怎么惹你了?”这时,福鼎市法院白琳法庭庭长张开建已闻讯赶来,“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二十夫妻岂能说散就散了。”
听张开建这么一说,夫妻俩顿时沉默了下来。最后,老钟妻子看了老钟一眼,主动说道:“我不离了,张庭长谢谢你!”
“福鼎老百姓性格淳朴,我们采取巡回审判入村居的方式,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就地调解,就地宣判。不仅老百姓容易接受,而且成本低、效率高。”张开建介绍说,“目前,基本形成了‘小纠纷不出村居,大纠纷不出乡镇’的良好局面。”
据悉,为了让身处山区的老百姓打官司少跑路、少花钱,该院于2010年6月在赤溪村设立“法官工作室”,选派3名法官轮流驻室值班,将司法服务送到小山村。
“自从有了法官工作室,我们村的案件量减少了,整个村子变得更加和睦了。”赤溪村村支部书记杜家住高兴地说。
查明案情 纠纷化解了
走进赤溪村“法官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以理服人化干戈,以情感人织玉帛”、“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三分为福”等标语。当天值班是一位年轻的女法官,她叫林月珠。
“目前,我们最难办的事是证据的收集,很多案件都是因为证据问题成为‘死案’。” 林月珠介绍,记忆中,有一起案件让她深有感触。
2012年初,赤溪村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案件。村民小蓝被同村的大周驾驶的轿车撞伤。事故发生后,小蓝觉得伤情较轻,于是就没有报警。但小蓝出院后找大周协商医疗费时,却遭到拒绝,无奈之下只好起诉到法院,却因无法举证,案件陷入僵局。
承办这起案件的正是林月珠,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她脱下法袍、放下法槌,进村入户查明案情。通过走访,她找到了事故目击者,但结果却不理想。
“见到目击者后,很多人不愿意做笔录。”林月珠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丝无奈。最后,在她的努力下,这些目击者同意出具证明。看到证明,大周承认了错误,并与小蓝达成了调解协议。
“农忙季节争水、争路、争农机具;秋冬交替农闲季节建房、农作物储存、宅基地纠纷,这些都是农村十分常见的纠纷类型,而这些案件,如果不实地考察,仅凭当事人一纸诉状,几张嘴皮,不仅不容易做出正确判断,也不能让当事人信服。”磻溪镇党委书记郑晋生对法官工作室法官查明案情入村居的做法表示点赞。
服务发展 乡村富裕了
30年前,赤溪村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小山村。如今,在“造血式”扶贫攻坚下,赤溪村华丽转身,成为环太姥山旅游发展新的聚宝盆。
“经济是发展了,村子却不如以前平静了。”村民老李感慨道。
原来,2014年2月28日,赤溪村民委员会与该村40余户村民共同签订了一份140余亩土地租赁合同,用于农业生态开发。合同签订后,部分村民发现书面合同个别条款与之前口头协商的内容不一致,要求重新签订合同。
“那时候,很多村民都去村委会、施工现场闹,事情搞得很大。”老李又回忆道。
当时的值班法官刘晓亮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协调。经过一番斡旋,双方重新达成租赁协议,农业观光项目也顺利开工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虽然法院没有直接参与我们村的经济发展,但法官发挥优势为我们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事后,杜家住感慨地说道。
指导民调 知识见长了
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本是晴天的天气一会便下起了小雨。只见两名中年男子神色匆匆地赶到“法官工作室”。
“张庭长,白琳下炉木箱加工厂欠我们村大军工钱,这事该怎么办?”一进门,一名男子就问道。
原来,大军曾在白琳下炉木箱加工厂打工,后该加工厂倒闭,结欠大军工资款2695元,多次催讨无果后,遂找了福鼎法院从赤溪村两委中聘任的这两名“无讼村居”建设联络员老杜、老袁,请他们做主。
“如不还钱,大军可能就要和其他工人一起去闹事。”老杜紧锁着眉头说道。
“放心老杜,我们会引导他用法律手段讨回工资的。”张开建拍拍老杜的肩膀说道。
随后,张开建安排老杜、老袁分头去找大军和加工厂老板老吴。当双方当事人赶到工作室后,张开建便组织进行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虽然这次调解时间很长,但张开建讲得比以往详细,老杜、老袁收获良多。据介绍,老杜、老袁利用平常所学知识已处理了10来起小纠纷,做起农村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当初,我们推行‘四入村居’工作模式主要是服务赤溪扶贫工作,目的是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纠纷。”福鼎市法院院长王锦熙介绍说:“目前,我们这种做法已从赤溪村辐射到全市其他乡镇,初步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司法入村居‘赤溪模式’。”(郑少华陈君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