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媒体融合中的责任担当,福建日报专门开辟“报纸版面+微信公众号”的“助村”新栏目,以“打造一个沟通乡村与城市的平台、一扇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窗口”为定位,首先关注第四轮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下派驻村书记们所在的驻点村,开展版面与网络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的“帮驻村书记办件实事”活动。 驻点村成为本报“助村”的对象,如为寿宁县武曲镇大韩村学前班改善教学条件,为华安县沙建镇建美村的阉兔养殖户寻找“吃货”,为德化县水口镇祥光村好茶油寻找“红娘”,为建宁县溪口镇枫源村乡村建设“引智”。 “助村”求助,得到读者和网友热烈响应:民间助学机构担当者行动认领了大韩村的项目,且主动提出“班班有个图书角”建设;阉兔的“吃货团”纷纷上门,让养殖户坚定扩大规模的信心;本土互联网电商智平台为德化好茶油免费吆喝;全国知名乡村规划专家接连致电本报,承诺为枫源村当“参谋”;槐猪认养更是引起诸多关注,一次性为石牌村引资20万元,市民积极认养,电商平台亦前来接洽。 读者林先生很认同“助村”栏目提出的观点——换种方式扶贫。在槐猪认养活动中,他不仅自己认养了一头,还向亲朋好友积极推介。他认为:“很多扶贫都是单向给予,而槐猪认养则是一种双向的、有偿的、平等的扶贫。” 20日,“助村”栏目又收到一封读者求助来信,发信人叫张著岳。他说,他的家乡是上杭县蛟洋镇再兴村,那里有红菇、灵芝等山珍,还有味道独特的茶叶。“可惜的是,由于地处偏远,信息不畅,道路不通,村里的农产品只能被贱卖。近几年,村里农田大量荒废,村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备尝艰辛。”他希望借助党报“助村”栏目,为家乡鼓与呼。 对此,本报正积极响应。“助村”,仍在继续! (今日3版“助村”栏目为屏南县甘棠乡漈下村30名孩子卖画筹款,以在村小建一座干净厕所。同时,公布槐猪认养的众筹支付方案,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