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赤溪镇琴田新村
畲族青年男女在对歌。
畲族妇女用传统工艺织布。
东南网5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庄严 通讯员 李加进 文/图) 宁德市蕉城区现有畲族人口2.38万多人,是全国畲族主要聚居区之一。多年来,蕉城区投资1.5亿元,对生活环境较为恶劣的1568户畲族居民分批实施“造福工程”,按照规划整村搬迁,集中安置。
搬到交通便利的新聚居地后,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畲族同胞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并且重塑了畲族文化传承空间,唱响了最炫畲族风。
好政策,“山哈”过上新生活
沿着整洁的水泥路,近日记者走进蕉城区飞鸾镇桂洋新村,只见一排排整齐美观的小洋房,在和煦的阳光下,老人在家门前攀谈,小孩在公园内戏耍,一派祥和幸福的景象。
“这里街宽路好,走出家门就是公园。早晨跳畲舞,晚上唱畲歌,城里人有的,我们这里也有!”村民雷钦团说起如今的新生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新居、新村、新环境,让自称“山哈”(意为居住在山里的客人)的畲族同胞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雷钦团原来住在飞鸾镇南山村马山自然村,那里地处蕉城与罗源交界的深山里,交通不便,连接外界的仅有一条小山路,崎岖曲折,村民出门均要步行,要买点东西,必须走2个小时才能到达镇区。村民只能种些水稻、竹子等维持生活,为了温饱,青壮劳力几乎都外出打工,平时整个村庄只有20多名老人居住。
2010年,受益于“造福工程”,雷钦团和村民们整村搬到桂洋新村。如今,雷钦团一家住进了一栋占地90平方米的两层小洋房。
“自从搬迁到这里,就业渠道多了。”谈起现在的生活,村民兰步卓一脸笑容。搬出大山后,兰步卓通过务工,收入不断提高,去年收入达十万余元。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共投入2000多万元,对金涵乡上金贝畲族村进行“造福工程”改造,原本贫穷的畲寨变身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为了我省著名旅游景点。浓厚独特的民族风情,每年都吸引几十万名游客到此感受畲族文化。村支书钟庚真开心地说,去年上金贝村人均纯收入1.48万元,想不到吧。
新聚居地,畲乡文化“活”起来
“清明季节百花香,眼看茶山绿茫茫;山上采茶是姑娘,眼看田中种田郎。”在今年“三月三”活动现场,以“二声部双音”对唱的畲歌吸引了观众。“畲族民歌来源于畲民的口头文学,与方言、地域等关系尤为密切,是畲族传说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山哈传家宝’,目前已经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畲族民歌传承人雷石凤告诉记者。
在历史的长河中,畲族人世代创造并留下许多独具特色的民族风俗,使畲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畲族文化传承面临着考验。
“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有其特殊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单一聚居群体分散后,当地的传统传承体系被打破,很容易造成文化传承的断裂。”宁德市著名民俗专家王道亨说,改革开放后,山外富庶的生活吸引着畲族农村的青年一代,大批青壮畲民纷纷走出畲寨,畲族文化原有传承生态也随之发生变化。一方面,进入城市生活的畲民,分散居住,日常生活不可能用畲族语言来交流,畲族代代以语言传承,一旦离开畲语,许多畲族文化就很难传承。另一方面,随着青壮年的外出,畲乡传统的家传、师传等传承方式出现断裂。
蕉城区博物馆馆长钟荣富也说,畲族人民创造并继承着一系列传统祭祀仪式。多年来,这些祭祀文化,由于族群分散等原因逐渐式微。如畲舞中最具民族特色的祭祀舞蹈《奶娘踩罡》,2006年被列入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前几年,宁德市能完整表演《奶娘踩罡》舞蹈的畲族民俗艺人不足20名。
2008年,继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扶持闽东畲族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宁德市制定了《“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建设纲要》,使蕉城的畲族文化传承和保护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特别是实施“造福工程”,让畲族群众在富庶地域聚居,许多祭祀习俗的人文基础和环境逐渐恢复。
雷石凤高兴地说:“‘造福工程’让我们畲族人整村搬迁,集中安置,给畲语、畲歌提供了交流、传承和发展的空间,邻里日常讲畲语,闲时唱畲歌,仿佛又回到过去时光。”
课余时光,金涵乡亭坪村民族希望小学总是十分热闹,有的畲族学生唱畲歌,有的跳镰刀舞、枪旦舞、竹竿舞等畲族舞蹈。校长彭伏银说,亭坪小学现在有70多名畲族学生,他们从小聚集在一起,有了讲畲语、唱畲歌的环境,学校还成立了畲语、畲歌、畲族舞蹈、畲族风情导游等兴趣小组,以艺术扶贫的形式邀请市艺术馆的老师教授孩子们唱畲歌、跳畲舞,受到了畲族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雷明祥是八都镇猴盾村文化站的站长,他的妻子雷美凤被誉为“畲歌皇后”,雷明祥则表演畲族龙头舞。畲族龙头舞是歌颂盘古开天辟地,畲族人民用于祭祀祖先的舞蹈。随着畲族新聚居区的出现,现在一到节假日,这对夫妻就很忙,各处畲民热情地邀请他们,比歌赛舞,共度美好时光。
文企融合,传承有了新动力
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勤劳智慧的畲族同胞开拓视野,相继发展畲族茶叶、畲族服装、畲族银器、畲族美食等一批特色产业,形成品牌效应,为畲族文化传承注入了新动力。
家住宁德七都镇际头村的兰高全,2009年搬进城里后,看到闽东茶文化正在蓬勃发展,他联想到清同治年间,“雷振昌号”、“雷成学号”等畲族字号的茶叶闻名海内外。于是,2011年他回老家办起了宁德畲家金闽红茶叶有限公司。如今,兰高全创办的公司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畲族茶文化内涵也随之发扬光大。
畲族传统服装多用苎布缝制,颜色为青黑或蓝色,男子为大襟布衫,女子为黑色,向右开襟,独特的畲族服饰,是畲族原始的符号和象征。畲族服饰以象征万事如意的“凤凰装”最具特色。畲族传统服饰第六代传承人林章明在畲族传统服饰文化中加入时尚元素,办起了宁德畲族服饰公司,把畲衣逐渐推向市场。如今,他的公司除了来自闽东本地客源外,还收到了广东、浙江等地的订单。
畲族乌米饭是畲族同胞“三月三”过节的传统食品,它用乌稔树的绿色树叶泡制而成,色泽乌黑,香软可口,营养丰富,现在经过宁德市畲族乌米饭加工坊开发,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畲族美食。
畲族银器是中国传统银雕工艺与畲族文化相融合的典型表达。宁德蕉城“盈盛号”畲族银饰,在明万历年间就已名闻遐迩,2007年成立的宁德市盈盛号金银饰品有限公司,其镶嵌、高浮雕、多层焊接等传统手工绝技,充分展示了畲族银制品技艺的风采。
2013年,雷明祥和雷美凤成立了天顺畲族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组织畲歌畲舞表演队,以民俗表演展示畲族文化精粹,让神秘的龙头舞、双音原生态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吸引了更多的人投入到畲族文化传承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