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千古绝唱 “四平戏古称‘四平腔’,又叫‘庶民戏’、‘赐民戏’,源于明代‘稍变弋阳’的四平腔,明末从江西、浙江传入屏南。”民俗专家、屏南县文体局副局长陆则起说,随着时光流逝,四平腔因与其他剧种融合而逐渐消失。只有龙潭四平戏,因地处偏僻,加上是祖宗戏,才得以保存至今。1981年龙潭四平戏被发现后,被戏曲界称为“中国四平戏活化石”、“明代四平腔的遗响”。 俗谚称:“龙潭村的鸡姆都会唱四平。”长期从事戏曲的挖掘、传承、保护工作的陆则起介绍,明天启年间,四平戏在龙潭村流传起来,全村男女老少几乎人人会唱,常常是台上演唱台下众和。 清朝雍正九年(1731),龙潭村筹建四平戏班,乾隆年间打出班名“开祥云”。其后有“老祥云”、“新祥云”、“赛祥云”“新和顺”等班社。“最负盛名的‘棰仔班’,演员个个身怀绝技,道具都是真刀真枪,最远到江西、浙江一带演出。”陆则起说。 龙潭村一直沿袭着古朴遗风:孩子们每年二月初二开始学戏,六月廿四彩排,八月廿三出艺,九月九秋收外出演出,第二年春耕时节回来。 早先,龙潭四平戏有严格的班规和习俗,父传子,传媳不传女。 “我是村里第一批学唱戏的女孩子,赶上了好时代。”陈秀雨说,1958年,龙潭村的四平戏班开始招收女学员,她是首批女艺人之一。 当时,四平戏在屏南盛极一时,25个村唱四平戏,演员有数百人之多,有的一个戏班可以演70多部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