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讯(魏剑生 徐俐敏 文/魏永青图)古道、小桥、流水、人家······这是山间最美、最绿的画卷,然而在生态环境秀美宜人的建瓯市小桥镇,山间最美的那一抹绿却是茶叶。矮矮成丛的茶树绿了乡间,香了乡风,富了乡民。 作为建瓯最大的产茶乡镇,小桥镇坚持调整茶叶产业结构,全面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强基地、兴品牌、拓市场,让茶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目前全镇现有茶园3.3万亩,年产值达3亿元。 科技兴茶 绿色生态出好茶 小桥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出土国家一级文物——西周青铜甬钟的故地,系南宋史学家袁枢的故乡,同时有着悠久茶叶种植历史,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朝廷便开始在建安(今建瓯)设官焙,专造北苑贡茶,北苑贡茶园在小桥镇上屯村设有西焙。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里说:“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周绛在《补茶经》中盛赞“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诗人陆游在《建安雪》中高度评价“建溪官茶天下绝”。而后,随着百丈岩千年水仙古茶树在当地的发现,更验证了小桥茶叶悠久的栽培历史。 “这几年,小桥茶产业价值的提升,根源在于其绿色生态的品质。”茶农练永光是当地改良茶园的先行者之一,这几年,他尝试建设生态茶园,生产出来的茶青叶底厚、颜色好,制作出来的茶叶低农残,外形肥硕简洁、耐泡,茶水浓度高,茶香更明显,喝起来味道柔和顺滑,这样的茶叶(毛茶)每公斤可卖到40元左右。小桥镇百丈茶厂的汪建华则在尝试减产提质的路子。他告诉笔者,茶树休采期越长,单季产量会增加,更重要的是,休采有利于保持茶叶品质原始性,能生产出喝起来更柔、更顺、更耐泡、外形上更加肥硕的高品质茶,这样的茶叶每500克的价格就相当于2.5公斤普通茶叶的价格。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同样注重绿色生态。今年采茶季节,笔者曾到望全茶叶生产基地采访,工人们在摊晾刚采摘的茶青时,使用了专门的晒青布,不让一片鲜叶与地面接触。而在此后的杀青、揉捻、烘干,直至拣剔、精制、包装等生产制作过程中,也实现了茶叶全程不落地。 据小桥镇镇长魏德军介绍,小桥通过举办制茶技术培训、邀请制茶专家来讲座、现场指导等措施,提高了小桥茶人的制作水平。近几年来,小桥茶业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好局面。目前小桥就有14人获得二级茶叶加工技师称号,60人获得了三级、四级评茶员的资质。通过技艺培训,提高了会员的技术能力,认识到了茶行业的技术标准和正确的加工与评茶技艺。 如今,行走在小桥镇茶园。一行行绿色茶垄中,众多太阳能智能电网式灭虫器、色板格外显眼。灭虫器中已经有了许多个头较大的害虫,色板上也沾满了大大小小的虫子。“借助科技控制病虫害,不仅不影响茶叶产量,更重要的是不用担心茶叶的质量。小桥镇茶叶协会会长翁贤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