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讯(魏剑生 徐俐敏 文/魏永青图)古道、小桥、流水、人家······这是山间最美、最绿的画卷,然而在生态环境秀美宜人的建瓯市小桥镇,山间最美的那一抹绿却是茶叶。矮矮成丛的茶树绿了乡间,香了乡风,富了乡民。
作为建瓯最大的产茶乡镇,小桥镇坚持调整茶叶产业结构,全面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强基地、兴品牌、拓市场,让茶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目前全镇现有茶园3.3万亩,年产值达3亿元。
科技兴茶 绿色生态出好茶
小桥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出土国家一级文物——西周青铜甬钟的故地,系南宋史学家袁枢的故乡,同时有着悠久茶叶种植历史,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朝廷便开始在建安(今建瓯)设官焙,专造北苑贡茶,北苑贡茶园在小桥镇上屯村设有西焙。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里说:“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周绛在《补茶经》中盛赞“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诗人陆游在《建安雪》中高度评价“建溪官茶天下绝”。而后,随着百丈岩千年水仙古茶树在当地的发现,更验证了小桥茶叶悠久的栽培历史。
“这几年,小桥茶产业价值的提升,根源在于其绿色生态的品质。”茶农练永光是当地改良茶园的先行者之一,这几年,他尝试建设生态茶园,生产出来的茶青叶底厚、颜色好,制作出来的茶叶低农残,外形肥硕简洁、耐泡,茶水浓度高,茶香更明显,喝起来味道柔和顺滑,这样的茶叶(毛茶)每公斤可卖到40元左右。小桥镇百丈茶厂的汪建华则在尝试减产提质的路子。他告诉笔者,茶树休采期越长,单季产量会增加,更重要的是,休采有利于保持茶叶品质原始性,能生产出喝起来更柔、更顺、更耐泡、外形上更加肥硕的高品质茶,这样的茶叶每500克的价格就相当于2.5公斤普通茶叶的价格。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同样注重绿色生态。今年采茶季节,笔者曾到望全茶叶生产基地采访,工人们在摊晾刚采摘的茶青时,使用了专门的晒青布,不让一片鲜叶与地面接触。而在此后的杀青、揉捻、烘干,直至拣剔、精制、包装等生产制作过程中,也实现了茶叶全程不落地。
据小桥镇镇长魏德军介绍,小桥通过举办制茶技术培训、邀请制茶专家来讲座、现场指导等措施,提高了小桥茶人的制作水平。近几年来,小桥茶业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好局面。目前小桥就有14人获得二级茶叶加工技师称号,60人获得了三级、四级评茶员的资质。通过技艺培训,提高了会员的技术能力,认识到了茶行业的技术标准和正确的加工与评茶技艺。
如今,行走在小桥镇茶园。一行行绿色茶垄中,众多太阳能智能电网式灭虫器、色板格外显眼。灭虫器中已经有了许多个头较大的害虫,色板上也沾满了大大小小的虫子。“借助科技控制病虫害,不仅不影响茶叶产量,更重要的是不用担心茶叶的质量。小桥镇茶叶协会会长翁贤亮说。
品鉴交流 茶人合力打品牌
“小桥茶、生态茶、百姓茶”。6月9日,建瓯市小桥镇举办2015茶叶推介会暨茶王赛。经过多轮角逐,究坑岩茶厂和芝桥茶厂分获水仙茶和小品种茶王的桂冠。当日,小桥镇共有87家当地茶企参加品茗推介会,展出摊位30多个,来自广州、深圳、福州、厦门、武夷山等地的客商参加了活动,并与多家企业达成交易意向。
茶业是小桥的传统产业。自2009年以来,小桥镇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茶叶推介交流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全镇有初、精制茶厂220多家,茶园面积3.3万亩。小桥镇党委书记吴芳说,现在镇里每年举行诚信茶企业评选、好茶叶评比,获奖的镇里给予发奖金,促进茶企、茶农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
2010年,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武夷山举行,以福建水仙茶品牌联盟组织参展的“海峡名茶,福建水仙”馆吸引了众多茶人、茶商、茶客前来品饮。水仙茶特有的兰花香幽长、醇厚而有回甘,使不少消费者对水仙茶情有独钟,非它不饮。在“福建水仙”专馆里,就有小桥镇党委、政府和茶协组织的多家小桥茶企,这也是小桥茶企第一次以抱团方式在建瓯之外的地方展示自己的风采。从那以后,小桥茶企每次都参加了在武夷山举行的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
请进来、走出去,既提高了制茶技术水平,又逐步打响了小桥茶叶的知名度。最明显的效果是小桥镇茶叶的品质、销量和价格得到不断提升。据悉,小桥镇的茶青从2009年每公斤的2.4元增加到今年春茶的每公斤10元,同比翻2番;茶叶加工企业从2009年110家增加到现在的220家,同比增加1倍;产值预计将从2009年的2千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3亿元,提高15倍。
“口感独特,茶味清香。”来自广东汕头市宝城茶叶有限公司的姚桂沐说,在近30年的时间里,他所经销的多种茶叶中,小桥茶是比重较大的。“小桥的茶叶一年比一年好,特别是今年的茶叶质量简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飞跃。”姚桂沐介绍,相当长的时间里,小桥茶叶销售更多的是“以量取胜”,大约是从2009开始,这种情况有了变化,明显可以感觉得到小桥茶人转向了“以质取胜”,打响自己的茶叶品牌。如今的小桥茶,走的是高端市场路线。好生态带来好品质,好品质自然带来好价格,这是良性循环。推陈出新政策引路茶人笑小桥茶价值的提升,还得益于对制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品牌建设的高度重视。
以往,小桥镇茶农基本上处于分散经营状态,茶农在市场上单打独斗,各自为政,信息交流不畅,缺乏产销互助,应对市场的能力十分有限。“曾经有人来小桥买茶叶,找了一家两家茶厂,得知没有他所需要的茶叶就离开了。其实别的茶厂就有这种茶叶,关键是我们茶厂之间的联系太少,信息过于闭塞。”小桥镇百丈岩茶厂负责人汪建华说。
酒香也怕巷子深。近年来,小桥镇政府注重加强茶叶品牌建设,规范商标使用,严把申请关、原料关、生产关、出厂关、标志关、年审关。同时,小桥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对成功申报省级、国家级品牌的企业,在项目建设和资金投入上予以倾斜,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该镇还扶持成立了茶叶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抱团闯市场。
“建立协会可以更好地普及茶叶种植和加工的科学技术知识,加强茶农间的技术经验交流,提供最新的市场需求信息,指导茶农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茶叶种植加工。对外提高谈判能力,维护茶农茶企利益。在茶叶生产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在市场开拓和品牌打造上‘握成拳头出力’,并根据市场需求状况,互通有无共同应对。”吴芳说。为引导更多茶农走上以质取胜的路子,当地政府在生态茶园建设上予以政策扶持。目前政府已经扶持建立起了2000多亩的现代生态茶园示范区。通过现代茶园改造项目等措施,提高小桥茶叶的种植水平。
就品种而言,眼下小桥茶农从省市茶科所相继引进种植了高香型乌龙茶新品种,如204、105、丹桂、金宣、黄玫瑰、奇兰、春兰等高优品种。这些高香型品种具有香气高、汤水清莹、盖香扑鼻、回甘甜爽的特点,深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全镇品种茶面积发展到3000多亩,产量3000担,产值1500多万元。在小桥镇党委、政府看来,注重茶文化建设,实行茶旅融合,提升茶产业的软实力势在必行。当前正在建设的十里文化旅游景观走廊,将依托小桥的历史背景、茶业特色、传统村居等旅游资源优势,致力把小桥建成“历史有典、农业有色、观光有景”的美丽乡村一日游的旅游景观带,从而带动旅游景观带沿线的后塘、阳泽、霞抱和小桥等各村居的茶产业,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为了山间最美的那一抹绿,重振北苑贡茶雄风,如今小桥人更加爱护自己的茶业品牌,更加注重提升茶品牌的档次,更加用心呵护小桥的生态环境,小桥镇茶产业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盛世兴茶,茶是小桥的特色,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茶产业是小桥全镇人民的共识。我们将以建设和谐茶乡为契机大力兴办茶事活动,抓质量抓品牌建设,持续推进小桥茶产业的发展。”吴芳信心满满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