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边穷地区如何破解发展难题?作为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县(市),福安找到了发展民族乡村特色经济的抓手
畲药产业成为扶贫利器
东南网7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吴旭涛 通讯员 李广 何小丽 )
朝阳产业:经济新增长点
近日,记者来到福安市溪潭镇兰田畲族村,村中的畲药生态园已成规模。钟清是兰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从2010年开始,他带领村民投入畲药种植,目前已种植200亩。
大多数畲药可清凉解毒、活血化瘀,兰田村种植的畲药主要作为药膳和保健茶推向市场。天气一热,许多草药热销起来。
“畲药供不应求,根本不愁卖。这几年,每年的销售额增长幅度都在两位数以上。”钟清说。
畲药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像藏药、苗药一样具有独特疗效和加工方法。目前,养生行业日趋火热,畲药也成了朝阳产业。不过,畲药对种植环境的要求特别严。比如,在山脚可种积雪草、金不换等,铁线莲就要求海拔在200米到300米之间,金线莲300米以上,草珊瑚、金线吊葫芦等一定要在林下种植,而且对生态环境要求很高。
钟清说:“药物不易发生病虫害,可实行生态种植。建设畲药生态园虽然一次性投入大,但从长远看,经济效益明显。同时,有效保护了野生药材资源,社会、生态效益也不可估量。”
目前,兰田畲药生态园年销售额已达3342万元。预计通过两三年,生态园将种植畲药800亩以上,吸引100户农户加入,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像兰田村这样的畲药生态园,福安市共有6个。目前,福安畲药种植面积达3600多亩, 分别种植了十二时辰、金线莲、三叶青、铁皮石斛、南天竹等十多种药材,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园一特色。当地不断向农民推广畲药种植,畲药种植逐渐规模化、产业化,成为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科研智囊团:告别粗放生产
畲药使用历史悠久,一直是口口相传。什么是畲药、如何用药、如何生产,众说纷纭。这些不弄清楚,产业难以发展。同时,近年来,市场需求量大增,导致无序乱采,野生的药本资源日益枯竭。传统依靠野外采摘的畲药亟须告别原始粗放的生产状态。
铁皮石斛在畲村称为“吊兰”,以前都是野生采摘。但近年来销路好,也掀起了种植热潮。
杨旺利是宁德市山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2013年,他发明的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技术、林下仿野生栽培专用驯化苗核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他说,以这种技术栽培的铁皮石斛,一棵树产值就可达两三万元,预计完全投产后产值可达5000万元。目前,该基地还与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建立了院企长期合作关系。该企业的另一项立体栽培专利技术目前也正在推广,可比现有技术节约土地90%。
2008年,福安市成立了全省首个畲医药研究发展中心。目前,拥有高级职称研究人员3人、中级5人,还有名畲医及其他人员13人。
53万字的《福安畲医畲药》,就是该中心的研究成果之一。中心主任钟隐芳说,该书科学解答畲药的标准化种植、生产和使用问题,为畲药业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两年前,由畲医药研究发展中心和畲草堂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福安市畲药研究开发基地挂牌。研发基地主要对药材进行研究开发。目前已对草珊瑚、铁皮石斛、金线莲等进行育苗试种,接下来还将对多种地道药材进行组培、育苗、研究,解决珍贵畲药药苗培育和种植推广问题。
目前,福安市的6个畲药生态园、4个研究开发基地都得到了畲医药研究发展中心的指导。福安市还举办了各类培训班,将新的科研成果及产业动态向企业和种植户推广。
精准扶贫:区域发展战略
今年4月,福安市颁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畲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这是全国首个扶持畲药事业的文件。
福安现有畲族人口7.2万人,有3个畲族乡,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县(市)。“当前,扶贫开发进入攻坚阶段,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是硬骨头。把畲药产业做好,正是精准扶贫的一种有效方式。”钟隐芳说。
福安大多数畲药生态园和种植基地都以农户+公司+合作社的方式运营。合作社负责种植和收购,公司则是运营和销售。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可获租金,还可在园内务工得到收入。
在赛岐镇高水村,村民利用独特的地理环境种植十二时辰,年创产值300多万元。今年,该村新开垦了280多亩山地,在原有种植铁线莲、南天竹共300多亩的基础上,种植了穿山龙等其他品种;
在坂中乡江家渡村畲药种植基地,村委引导村民大力种植畲药三叶青,并在管理、科技、供苗等方面提供保证;
范坑乡畲药生态园畲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还派专人前往云南、浙江等地了解药材行情,针对市场发动村民科学种植,今年已种植畲药100多亩;
……
目前,福安市有5500多户农民在林下套种畲药材,年创产值超4亿元。
按照《意见》,福安市将畲族医药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优化资源配置。税务和金融部门也将给予税务优惠和贴息贷款等。同时,福安市将在畲药的传承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