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记者走进漳州芗城区石亭镇下高坑村,发现该村的生活垃圾处理别有一番景象:恶臭扑鼻的垃圾池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可以遮风挡雨的垃圾驿站;运送垃圾的人力三轮车不见了,专业保洁公司的压缩式垃圾运输车负责转运垃圾;全村1300多人的生活垃圾收集和公共场所保洁,由15名保洁员负责,而每名村民每年需交30元垃圾处理费。 曾经“垃圾围村”的下高坑村利用市场之手,“扫”出了美丽乡村,卫生环境大变样。 市场化探索 下高坑村曾有多家胶合板厂,大多村民建有猪舍,以往各种生产废料和生活垃圾堆在一起,村中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该村原来只有一名保洁员,村民需自行将垃圾倾倒在村中两个垃圾池内,不少村民图省事,就将垃圾随意堆放在路边。当了7年保洁员的吴建明说:“以前就靠我一个人,任务繁重,垃圾很难清理干净,而且垃圾池易造成二次污染,垃圾治理成了村里一道难题。” 据了解,下高坑村的情况并非孤例,石亭镇许多村子在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方面都存在短板。比如,保洁力量薄弱,只能采取不定期清理的方式;保洁员做好做坏一个样,没有积极性;垃圾处理设施简陋,运管机制不科学,“垃圾围村”现象日益严重。 针对此问题,今年4月起,下高坑村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市场化处置,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运行模式,将农村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两个重要环节纳入市场化运作。村支书陈溪水介绍,村里改变了原来全包的模式,尝试市场付费服务的办法。村民每人每年交30元垃圾处理费,低保等困难家庭免交,外来人口每人每月交2元,企业也需缴纳卫生处理费。村里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36名村民代表一致通过该方案,共筹集10多万元资金。有了经费来源,村里聘请5名保洁员分片区清运垃圾,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挨家挨户收集垃圾;另外还聘请了10名保洁员,负责全村公共场所保洁。 “村里有考核机制,保洁员月基本工资大约七八百元,干得好可以拿1000多元,杜绝了以前领薪不出工、出工不出力现象。”陈溪水说,“而且,让村民付费后,大家也更有责任心,不再随地丢垃圾。” 每天上午7点和下午5点,吴建明等5名保洁员挨家挨户收集垃圾,每天大约要清运3吨垃圾。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垃圾不再运往镇填埋场,而是运往村垃圾驿站,再由专业保洁公司负责转运。每个垃圾驿站都配备约40个大垃圾桶,轮流装卸垃圾,实现垃圾当日转运当日清除。 垃圾转运费全部由政府买单。据石亭镇纪委书记、下高坑村包村干部戴志敏介绍,以往镇里要请人转运垃圾,每月光运输费就要花5万元,而且请的不是专业公司,转运中垃圾滴撒漏现象严重。现在由专业保洁公司接手,带来了专业化服务。村保洁员每天都会把村内垃圾统一清运至垃圾驿站,由专业保洁公司收集,再运送至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统一采用密闭压缩式运输。 戴志敏说,目前全镇5个试点村日垃圾处理量为11吨多,载重8吨的压缩式垃圾运输车一天跑两趟即可。每个村每月的垃圾直运成本约为1万元,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垃圾转运承包给专业保洁公司,实现垃圾不落地、乡村更美丽。 因地制宜 据了解,今年初以来,芗城区已在16个试点村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市场化处置新机制。虽然都是利用市场之手处置生活垃圾,但尝试办法各有不同,实现因地制宜。 今年2月,区别于其他乡村以村为单位的保洁承包模式,芝山镇尝试复制城区生活垃圾保洁清运模式,以招投标的方式将全镇主干道及所有村子的村内硬化道路保洁及垃圾清运处理,委托给一家专业保洁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