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房林立的梨树村一隅
东南网7月18日讯(本网记者 郑晓丹 实习生 周建鹏)16日-17日,福建农林大学“说•三十年村变”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国家级农村固定观察点——三明市沙县梨树村。在这个看起来略显得有些冷清的村庄,实践队访村委、进农户、话家常,探寻三十年变迁的故事。
实践队一行从沙县县城出发,驱车近一个小时才来到位于县城辖区西北角的梨树村。刚进村,映入眼帘的是环绕在村庄四周的层层远山,近处一条水泥路从村口成Y字向村子的两头延伸,路上堆满了各种砂石料,不少房子还处于建设期。
此次暑期实践,由福建农林大学黄安胜老师带领八名研究生组成的实践队,借梨树村观察点三十年之契机来到该村。他们与村主任、观察点的辅导员等就新农村建设、民主管理、公共产品供货价与维护、劳动力状况等方面做了解,并走访村内的农户,实地考察村里的人文、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
梨树,一个听着就花果飘香的地方。村支书乐学建说“梨树村四面环山,类似一个小盆地。”正因为四面环山,靠山吃山,1997年以前,瓜果收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村里遍植果树,盛产柑橘、青萘等沙县特产。
正在进行建设的民居
后来,沙县小吃紧俏了起来,村里劳动力外出打工的也多了,村子渐渐显得空荡了起来。“现在村内有一千多的劳动力,但在外打工的超过670人。近几年,村里正在搞新村建设,又回来了一些,但并不多。”乐学建指着正在建设的一排小洋房对记者谈到。
对于此问题,黄安胜从效率论的角度对梨树劳动力流失问题做了解读。在他看来,梨树在沙县众多乡村中并不具有典型性。由于村里的小学教育水平较高,高速公路拉近了梨树与县城之间的距离,因此村里的劳动力情况还属于一种比较缓和的状态。“但是梨树观察点的数据也从侧面说明了农村空心化现象的严重。”在他看来,在目前阶段,这是经济效率作用下必然的结果。
延伸阅读:
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系统是1984年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设立的,于1986年正式建立并运行至今。目前有调查农户23000户,调查村360个行政村,样本分布在全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区、市)。设立农村固定观察点的目的是:“直接从农村基层了解农村改革和各项建设的新动态,以便从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对比中进行有连续性的综合研究,为制定农村政策提供依据。通过观察点对农村社会经济进行长期的连续调查,掌握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的变化,了解不同村庄和农户的动态、要求,从而取得系统周密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