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损减一分,产量多几许,防灾减灾就是稳产增产。农业防灾减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仅是灾害来临时的“应急”,平时完善和维护农田基础设施、建立监测预警系统、推广防灾减灾的技术措施,都能让农业生产在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面前,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当前我国正处在“七下八上”主汛期,怎样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筑牢农业生产的“防护墙”?请看广东、福建、云南等地做出的探索和思考。 机制福建:预警到乡预案到村 防御灾情:台风、暴雨、洪水 防灾措施:在乡镇建立防汛指挥机构,以村为单位编制应急预案 记者 蔡茂楷 “组织农民赶在台风到来之前,抢收已经成熟或基本成熟的早稻和荔枝、香蕉、梨、葡萄等水果。对未成熟的水果和果树要采取加固措施,减少台风危害。”7月7日,福建省农业厅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防抗“灿鸿”和“莲花”台风工作。 《通知》内容短时间内迅速传达到乡、村,10日22时,福鼎市沙埕镇已刮起八九级大风,镇、村干部已全部出动到一线,并严防已进港的船只和人员再次出海。截至当日,福建省共有3860艘渔船已全部进港避风,转移海上人员4.33万人,其中养殖人员3.59万人。 11日下午,台风“灿鸿”在浙江省舟山市登陆,福建省防指当日17时解除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很快,全省农业生产恢复正常。 “台风来得急,去得也快,应对措施需及时有效。”福建省农业厅种植业处负责人说,“省里防抗台风部署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落实,得益于‘预警到乡'、‘预案到村'机制。”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是台风和暴雨洪水的高发地区,多年来,在防汛防台风工作实践中探索出的“预警到乡”、“预案到村”防御机制,确保了防御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进行。 乡镇是直接服务群众的窗口,也是应急能力较弱的一个环节。2007年,福建省全面推广“预警到乡”机制,核心是在乡镇建立防汛指挥机构,制定乡镇防灾抗灾预案,建立乡镇防汛物资储备制度,建设乡镇防汛信息接收、发布平台,组建乡镇应急抢险队伍。“预警到乡”机制的建立,增强了局部突出性灾害的应急指挥处置能力,省市县三级防指可以对有关乡镇实行点对点的指导和预警,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的防御措施。 2007年,福建省全面启动“预案到村”工作,全面完成全省1.4万多个行政村村级应急预案的编制。以村为单位,做到“六个明确”,即明确防御工作重点,明确警报发布途径,明确通讯联络方式,明确转移安置方案,明确巡查抢险人员,明确预案宣传演练。“预案到村”把责任落实到人,增强了群众的抗灾避险意识和能力,在历次防汛防台风中,特别是在防御暴雨洪水及其次生灾害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