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銮娟向客人介绍产品。
东南网7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国萍 通讯员 张尚瑶 张川闽 陈章卿文/图)盛夏时节,记者来到陈銮娟新创办的福建省格哩卡服饰有限公司。简陋的办公室里,座椅破了洞,茶几破了边,连台电风扇都没舍得用。
“农村人身子骨硬朗,习惯了过苦日子。”陈銮娟说。
48岁的陈銮娟是屏南县长桥镇新乡村人,小学文化。2005年,有着裁缝手艺的她创办了服装厂,10年间厂房数度被迫搬迁,企业多次面临资金窘境。“要不是有政府支持,我也扛不到今天。”她指着摆放在桌上的两份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福建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条措施的通知》动情地说。
裁缝起家
17岁那年,陈銮娟独自一人到古田找师傅学裁缝手艺。吃的是咸菜配米饭,睡的是裁衣板铺草席,原本要学2年的课程,她只花了10个月。
回到新乡,她当起了裁缝师。后来,又到镇里开店,其间,她结婚生子,小日子过得安稳富足。
1999年,丈夫做生意亏损。面对巨额债务,陈銮娟带着4岁的小儿子到福州闯荡。她在一家服装厂当车工,加班时,她经常把儿子放在脚边的纸箱里睡觉。1年后,她跳槽到一家台资企业。 “吃完饭,就到车间里埋头干活。”老板感动了,一年之内,她连升三级,从普通的品检员、小组长升至大组班长,工资也水涨船高。5年之后,她将债还清。
“给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2005年,陈銮娟带着福州的订单回到长桥镇,租下旧粮站做厂房,买了50部平车,开始创业。
“买完平车身上仅余几百元,埋夹、热封、双针、打枣等专用设备已没钱买。还好货主担保,给调来总价4万元的专用设备,解了急。”陈銮娟说。
2007年,事业刚有起色,陈銮娟又遇到了坎。“大儿子视网膜脱落,在上海开了三次刀,厂里没有人管理,一批订单没能按期出货。违约了,不仅拿不到一分加工费,还倒贴了2.8万元工钱,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信誉和口碑也失去了。”
疲惫无助的陈銮娟到福州寻找新客户,幸运地遇到了添盛佳贸易公司老板。“赖老板觉得我很踏实,就给了我几千件的订单,此后,我就一直做他公司的单子,每年都有几百万产值。”陈銮娟说。
办厂受挫
在长桥创业,因离县城太远,企业发展受到制约。
2010年,陈銮娟决定把厂房搬到县城。可是,1年后,这家全县第二大的服装加工厂被迫关门。
“因为厂房上面是居民区,存在消防隐患,不适合办厂,都怪自己没文化,轻信了房东的话。”陈銮娟与房东打了2年官司,身心俱疲,还亏损了几十万元。
2011年,陈銮娟花高价租了间宾馆做生产车间,结果又是因为消防安全检查通不过,只生产了7个月,就被勒令搬迁。情急之下,她只能以高昂的租金租下一处旧厂房。
“搬迁时,天上下着瓢泼大雨。机台搬进厂房一部,就拉来一根电线赶紧生产。”陈銮娟回忆说,当时厂里只有20多个工人,经过几次折腾人心不稳,要按期交货根本不可能。“宁肯自己吃亏,也不能违约。”为了招到合适的工人,陈銮娟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工人每月按工资总额的20%进行额外补贴。订单如期完成。这一次,虽没挣到钱,却使陈銮娟再次赢得了诚信的名声。
今年1月,旧厂房合约到期,工厂面临第5次搬迁。
每搬迁一次厂房,都要蜕层皮。“4条生产线,光设备就值170万元,可如果转让出去,20万元都没人要。再说,如果不做了,这些跟了我多年的姐妹们怎么办?”思前想后,陈銮娟选择了坚持,又以一年28万元的价格租用了一家新厂房,合同一签3年。
创立公司
历经种种磨难之后,今年,陈銮娟开始喜事连连。公司获得政府奖励2万元。她应邀参加县里的“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加强服务基层、企业、项目发展”的“三转一加强”活动会议。会上,她反映了自己在用地、资金、环保、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希望有关部门能帮助协调。想不到仅仅过两天时间,县纪委书记凌庆贤、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陆东炫就带着精准帮扶工作队,上门来了。
政府的支持,让陈銮娟看到了希望。她开始紧锣密鼓对企业内部进行改革。“我没文化,管理能力有限,必须引进专业管理人才。”今年初,她以2万元的月薪聘请了一名职业经理人,自己专心做品牌设计。“目前,企业由小工厂升格为格哩咔公司,由单一品牌锦杰升级为锦杰和格哩咔双品牌双核运营,并制定了5年发展战略目标,今年计划产值从2000万元提高到8000万元。”
“目前,我正倾力做好两件事。”陈銮娟说,一是以外养内,走高端路线。在福州成立贸易公司,布置好展厅,专门做服装出口;二是开启电商模式,在阿里巴巴、淘宝、京东注册网店,拓展格哩咔童装内销。
目前,困扰企业多年的用工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现在,厂里有120多名工人,工人最高工资每月有1万元,而最低的搞卫生、做饭的阿姨,每月也有1800元。“若用地问题能尽快得以解决,企业的发展必将更快。”陈銮娟说。
记者点评>>>
众所周知,创业难,成功创业并非易事。因为一个企业的成功,需要在很多的环节上、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这首先需要创业者自身的行业眼光和专业素养,以及永不言弃的拼劲闯劲韧劲;同时需要一个有利于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
陈銮娟农村出生,尝过生存艰辛,遇到困难都能咬牙坚持,其执着坚韧令人感佩。但她又“先天不足”,小学文化、土裁缝出生,不熟悉法律法规,决策企业发展更多凭懵懂的本能。商海的数度沉浮磨砺代价让她逐渐成长为合格的创业者,如今离成功越来越近。
在各级政府的鼓励驱动下,创新创业正成为当下的一种风尚,激起全社会的热情。越是在这样的时刻,相关部门在扶持创业者的过程中,既要给予政策、资金的扶持,更要细致地甄别创业者的不同状况,有的放矢,用心做好创业辅导;同进发动社会力量,共同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让创新创业真正成为发展的动力之源、富民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