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车犹转 存丝告罄 谁曾想,当年谈笑风生的大课堂,如今竟寥落到只剩兰妹金这一个偷师的学生? 同村的“畲族传统服饰”代表性传承人兰曲钗,最明白个中滋味:“原先村里人不仅腰带是自己织的,连衣服都是自家种的苎麻织成布缝制的,妇女们还会绣花。如今只有我家在制畲服,用的是普通布料,也只余兰妹金一个人做腰带,由我代售。” 蚕娘谢幕,织女淡出,今日的“竹里”畲村,唯有兰曲钗家的“畲服”招牌,在逐年复苏的民俗活动中渐渐招摇起来,却再难看见“采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的场景。兰妹金也一直甘居幕后,私下里收购畲家老人珍藏的蚕丝,独自纺织,将内心无法言说的留恋,排遣在纺车低缓沉闷的声响里。 “这几年我把能问到的丝都收购遍了。再不养蚕,就没丝可织了。”从本村、邻村到霍口、洪洋,再到连江、宁德,兰妹金为买蚕丝跑得越来越远,所得却越来越少。“有些阿婆手头确实有,可她根本当蚕丝是宝,说只剩几两要留作纪念,怎么都不肯卖!” 兰妹金理解这些阿婆的心思,那些丝在外人看来或许不值钱,却串起了畲家妇女的一生,从长成到出嫁、为人妻、为人母,她们将每个时期的心事都托付给手中的纺锤和丝线,织进少女的腰带、新婚的嫁衣、闺女的新装……直到令人措手不及的汉风来袭,才匆忙将来不及纺织的蚕丝,锁进深深的抽屉。 兰妹金说,去年养的蚕只纺出一公斤多的丝,凑上买来的丝线,勉强织了近百条腰带。她与兰曲钗商量决定,必须要大规模养蚕,才能留住这点畲味,只有蚕儿一丝犹在,才能护住畲家纺织这一脉留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