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起来并非易事。不能为“调”而“调”,也不能关起门来调。要坚持市场导向,围绕市场组织生产,这是调整的导航灯。但市场导向不是盲目跟风市场,一哄而上,必然是一哄而散。只有以前瞻思维综合预判,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我为人先,方能在市场中取胜。要坚持消费导向,这是调整的风向标。人们在满足温饱的基本需求之后,越来越关注“舌尖上的安全”“舌尖上的美味”,不仅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平衡、安全和健康。优化农业结构,要瞄准市场需求,尊重消费者选择,加快“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优化和转变,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特色农业和绿色优质农业。要立足资源禀赋,资源适合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调整的定位器。切忌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搞掠夺性开发利用;也不能不顾本地资源要素实际,搞各种“跃进”“冒进”,交各种本不需要交的“学费”;更不能为了所谓的政绩和路边形象工程,动不动搞大盆景、大景观、大场面,也不管销路和市场,劳民伤财。要坚持尊重农民意愿,这是调整的压舱石。农民不愿意和一时接受不了的,切忌搞强迫命令和行政瞎指挥。政府部门作为设计者和推动者,应注重提供服务、平台建设、政策支持、试点示范等一揽子体系来调动农民主体的积极性。要坚持树立大食物、大农业、大市场、大科技的理念,这是调整的定盘星。从农牧渔、农工商全局着眼,面向整个国土资源谋发展,不能眼睛只盯着一亩三分地,只在耕作上想办法、在面积增减上做文章。 新形势下的结构调整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我们要站在全局高度认识、深刻把握农业结构调整的本质和要求,心往“调整”想,劲往“调整”使,不断加力,形成合力,逐步构建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高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