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是产业扶贫的主要方式,具有贫困人口参与面广、生产经营成本较低、扶贫效果来得快、返贫率低等特点和优势
乡村旅游已成农村扶贫主渠道
8月18日,全国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会议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会议由国家旅游局和国务院扶贫办共同主办,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研究安排下一阶段全国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推进工作。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扶贫开发中的战略作用,着力将乡村旅游建设成为美丽乡村的重要载体,实现到2020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17%(约1200万)贫困人口脱贫。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表示,乡村旅游是推动农村迈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渠道,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攻坚的中坚力量。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关系国家战略,关乎国计民生,做好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全国旅游行业的光荣使命。
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旅游扶贫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他指出,旅游扶贫是下阶段国家扶贫攻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刘永富结合“十三五”期间全国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对进一步做好旅游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他表示,乡村旅游与扶贫攻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全国扶贫部门将与旅游系统一道,共同做好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工作。
会上,发布了中国乡村旅游形象标识,公布了首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名单,表彰了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模范户、金牌农家乐、致富带头人。国家开发银行发布了支持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的优惠政策,中国农业银行发布了支持全国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的创新产品和优惠政策。
七项措施推进旅游扶贫
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宣布了推动旅游扶贫措施的八项措施:
开展旅游扶贫规划编制工作。一方面动员有资质的旅游规划企业免费为试点村提供指导、旅游项目策划。另一方面动员引导旅游经营企业帮助周边贫困村编制规划。
调整完善整村推进规划。将未列入规划的试点村纳入规划。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在试点村集中建设一批村组道路、安全饮水、改厨改厕、网络通信、停车场库等基础设施工程。
加大财政和金融资金的支持。旅游发展基金补助地项目资金优先支持试点村建设旅游厕所,每个村补助20万元共约1亿元。为参与旅游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3万至5万元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3年以内的扶贫小额贷款,财政扶贫资金全额贴息。对到贫困地区开发旅游资源的企业,根据企业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参与发展、实现增收的情况,会同有关金融机构为其提供成本更低、时限更长的扶贫再贷款支持。
开展多层次培训。开展旅游扶贫项目村村官和旅游致富带头人培训。对全国6000多个旅游扶贫重点村,按每年2000人左右的规模,覆盖到全部重点村。同时,对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后,继续到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学习的贫困家庭学生,按每人最高3000元的标准,直接补助。
建立旅游扶贫监测机制。在试点村中选取部分村,作为旅游扶贫监测点,跟踪监测旅游扶贫的进展情况和实际成效。
做好宣传推广。开展旅游电商扶贫行动,鼓励电子商务服务商开设旅游扶贫专栏,帮助旅游扶贫试点村进行在线宣传推广、特产销售、旅游线路销售等。
争取专项建设债券的支持。最近,国务院决定,发行专项建设债券,扩大有效投资,支持一批看得准有回报不新增过剩产能项目建设。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旅游局将和相关政策性银行,选择一批较为成熟的旅游扶贫项目,做好前期评估论证工作,争取列入国家专项建设债券给予支持。
旅游扶贫是产业扶贫的主要方式
李金早表示,旅游扶贫是产业扶贫的主要方式,具有贫困人口参与面广、生产经营成本较低、扶贫效果来得快、返贫率低等特点和优势。旅游扶贫给贫困人口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脱贫,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脱贫,是物质和精神“双脱贫”。特别是乡村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民学习掌握现代思想文化理念成为自觉的行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真脱贫”,不返贫,才能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据统计,全国12.8万个贫困村中,至少有50%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贫困村又可以带动70%的贫困户脱贫。“十二五”以来,全国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10%以上贫困人口脱贫,旅游脱贫人数达1000万人以上。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农村扶贫开发的主渠道。
李金早强调,乡村旅游发展要以农为本、以乡为魂,不断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着力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积极鼓励乡村旅游创业就业,加强政府引导支持,坚持多元化推动、特色化建设、产业化发展、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农家乐升级版,使乡村旅游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
李金早要求,全国旅游行业要紧紧围绕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目标,以攻坚克难的勇气、责无旁贷的担当扎实做好旅游扶贫工作。一要摸清家底,推进精准化旅游扶贫。二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进社会化旅游扶贫。三要育才引智,提升旅游扶贫持续性。四要创新机制,提高旅游扶贫成效。(本报记者鄢光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