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关键时期,大量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高效农业设施装备、适度规模经营理念等被逐渐引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而这迫切需要高素质的职业化农民与之紧密融合。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萎缩、结构失衡、素质低下、后继乏人等问题凸显,大批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进城就业,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到70%以上,占农民工总量六成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回乡务农,农民老龄化、兼业化现象日趋严重,“谁来种地”的问题成为掣肘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迫切需要培育一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较高劳动技能,还懂得市场经营管理、并且热爱农业和愿意以农业为职业的新一代高素质农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重点要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要根据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的从业特点及能力素质,科学制定适合的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不能代之以一般的普及性培训或简单的“一事一训”。另外,教育培训需与时俱进,不能一劳永逸,要建立经常性培训制度,以使得新型职业农民能够适应农业产业政策调整、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产品市场的变化,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与此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吸引农业院校特别是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毕业生回乡务农创业;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要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在人口集中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贫困地区建好一批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奖补政策支持东部地区职业院校扩大面向中西部地区的招生规模等。当然,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不是完全的政府行为,需要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应加快构建和完善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为主体,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学、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广泛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训需求。 与以上农业创新五大重点领域相配套,还必须要构建起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技术体系: 一是构建高产高效型生产技术体系。在国家战略层面上要加大对全国农业科研力量的配置和主攻方向的调整,要按照不同农产品的特点和用途,研究制定合理的高产高效目标。其中,重点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及名特优新产品,大力加强储藏、保鲜、包装、储运和深度加工增值等产后研究,并改进种植养殖业的生产和管理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要以粮食和主要农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为单元,以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等主要大作物为重点,将关键技术瓶颈攻关与成熟技术推广有机结合,对制约生产水平提升的瓶颈因素进行重点突破,对集成技术模式进行完善提升,加速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并做好指导培训,抓好技术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