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研究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打好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5-08-28 10:56:24 王衍亮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三、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重点任务,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坚决把资源环境恶化势头压下来,让透支的资源环境得到休养生息。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部署要求,今年初,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业突出环境问题治理规划(2015-2018)》和《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近期,在四川相继召开了全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和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会议,这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这些文件的出台与会议召开,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与动员。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要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面对水资源越发紧缺的严峻形势,要加大力度发展节水农业。通过加强节水农业示范,积极推广节水品种和水肥一体化、循环水养殖等技术,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统筹推进流域水生态保护与治理,积极开展太湖、洱海、巢湖和三峡库区等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实现到2020年全国农业灌溉用水量控制在3720亿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

二是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化肥减量施用的关键是要树立绿色增产的理念,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提高用肥的精准性和利用率,鼓励农民多使用绿肥和农家肥。重点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使用范围,推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同时,要积极推进新型肥料产品研发与推广,集成推广种肥同播、化肥深施等高效施肥技术。要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研究利用补贴方式鼓励引导农民推进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积造农家肥、增施有机肥,合理调整施肥结构,着力提升耕地内在质量。力争到2020年,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全国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三是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实现科学用药和精准施药。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管理,强化源头治理,规范农民使用农药的行为。全面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建立高毒农药可追溯体系。实施好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试点,逐步扩大补贴项目实施范围,加速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鼓励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对农民使用农药提供指导和服务,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确保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全国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四是推进养殖污染防治。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配套建设处理利用设施,改进设施养殖工艺,完善技术装备条件,鼓励和支持散养密集区实行畜禽粪污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加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生态循环水养殖及大水面网箱养殖底排污等水产养殖技术。实现到2020年,75%以上的规模畜禽养殖场(区)配套建设废弃物贮存处理利用设施。

五是着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加快地膜标准修订,严格规定地膜厚度和拉伸强度,严禁生产和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地膜,从源头保证农田残膜可回收。加大旱作农业技术补助资金支持。开展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扶持地膜回收网点和废旧地膜加工能力建设,逐步健全回收加工网络,创新地膜回收与再利用机制。加快生态友好型可降解地膜及地膜残留捡拾与加工机械的研发,建立健全可降解地膜评估评价体系。确保到2020年,实现当季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

六是深入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按照“政策支持、示范引导、以农为主、产业发展、市场运作”的思路,因地制宜推进秸秆“五料化”全量利用。要进一步支持秸秆收集机械还田、青黄贮饲料化、微生物腐化和固化炭化气化等新技术示范,研究出台秸秆初加工用电享受农用电价格、收储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信贷扶持等政策措施。加快建立秸秆收储运输市场化机制,降低收储运输成本,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在大气污染重点区域,启动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实现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的目标。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着力做好五个“强化”和五个“加大”:强化顶层设计、加大规划实施力度,强化依法推动、加大监管执法,强化财政保障、加大社会参与,强化监测预警、加大科技支撑,强化政策创设、加大监督考核。多措并举,狠抓落实,确保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突破、迈向新台阶。

首页 上一页 [1] [2] [3] 显示全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08-27南安英都乡村医生陈谨棋:42年守护村民健康
  • 2015-08-26教师争考警察,切中乡村社会痛点
  • 2015-08-25福安:扮靓魅力乡村充实旅游内涵
  • 2015-08-25拿口镇:百米文化长廊为美丽乡村添彩
  • 2015-08-242013年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投资计划省级配套补助资金的通知
  • 2015-08-21福建37个村入选国家级乡村品牌 三明占六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