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评判中国经济形势,必须全面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农业的大好形势。农业经济全线飘红本身就是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见证。农业的大好局面不仅对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稳步进入新常态会起到保障供给、提振信心的强基固本作用,也会对世界经济稳定发挥不可或缺的影响力。 近段时间,由于上半年的一些经济数据下行,以及近期股市波动等因素,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不乐观甚至悲观的声音。这些声音,除了对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基本面缺乏全面深入了解,还有一个明显缺陷,就是降低或者忽视了农业对中国经济的重要作用。作为全球农业经济中的“大块头”,中国农业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忽视了农业指标来判断中国经济形势,只会是片面的、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 中国农业形势怎么样?答案有一个醒目的词:亮点。从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到经济学者,一个共同的看法是,农业形势是这几年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亮点。体现这一亮点的数据很多,除了我们熟知的粮食持续增产,确保了中国人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还有其他主要农产品产量以及投资和消费等诸多数据。比如,在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方面,几乎全线超过或接近国际水平。我国的蔬菜人均占有量540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倍;水果人均消费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20多公斤;禽蛋人均消费量是美国和欧盟的近两倍;而肉类、禽蛋、水产品的整个人均占有量已基本接近美国。 主要农产品产量和产能的提高,意味着农业投入的增加、科技支撑力的提高和农机等重大生产资料的增长,这又直接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从而使整个农村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进入到新的阶段。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耕地整治、农民有序转移和小城镇建设、重大水利工程和农村水电路网建设、重大医疗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障等重要工作不断加快推进,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不仅带来农村环境的巨大改变,也带来了巨大的投资、就业和消费商机。这些年许多企业转型投入农业,众多创业者进入农业“蓝海”,就是基于农业前景广阔这一基本研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