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开通的杨赤公路。

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助力福鼎乡村游人气提升。
东海之滨、白茶故里,太姥山秀、嵛山岛美……福鼎是“福建十大醉美县城”,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旅游活力之星。近年来,随着境内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愈加完善,福鼎得天独厚的山海川岛湖风光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旅游产业魅力渐显。为了适应持续升温的旅游需求,福鼎逐年加大在旅游方面的投入,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并招商引资引进合作力量,以项目拉动全市旅游业蓬勃发展。
9月15日,计划投资4.5亿元的“山海寻隐”旅游度假区项目在福鼎市白琳镇翠郊村正式启动。该项目包含清新翠谷景区、百步溪漂流、民宿样板、服务中心和占地1万平方米的白茶主题街区等内容,分3期进行建设。
据悉,“山海寻隐”项目是白琳镇结合翠郊古民居这一旅游载体,充分利用自然与人文资源优势,引入浙商资本共同合作开发的旅游项目,是该镇逐步调整产业格局,树立旅游品牌发展思路的一大实践,也是福鼎市“大太姥”旅游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合资源抓特色,立足优势求合作。招商引资、打造项目、共同开发是福鼎市旅游产业规划棋盘上的关键着手。近两年,除了“山海寻隐”项目,于近期提上日程的,针对“中国十大最美海岛”——嵛山岛的重新定位、整合、开发项目,太姥山房车营地项目等亦是福鼎旅游项目招商引资的一个成果。
“好的资源要进行好的利用、好的开发。”福鼎市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书记林施笔介绍说,嵛山岛早年虽已进行政企合作形式的开发,但由于体制等因素的限制,灵活性不足,导致该景区各方面配套仍旧不足,承载力较弱。此番经多次研究,福鼎市委、市政府决定打破屏障,以太姥山旅游公司的名义与福建中旅集团订立合作,以企业对接企业的模式,拟投资10亿元对嵛山岛进行为期10年的开发,让这颗“海上明珠”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开发项目兴一方,基础配套需跟进。在福鼎,以太姥山为核心的风景名胜区建设与发展已走过30年,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旅游要素。而如今,随着旅游辐射带动效应逐渐凸显,小白鹭、牛郎岗海滨旅游度假区、九鲤溪生态休闲旅游区的建设以及参与性娱乐项目的开发颇具规模;管阳雁溪、佳阳周山、店下筼筜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也开始崭露头角,福鼎旅游从一日游向多日游不断扩展,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
声名远扬、游人如织,随之而来的是各地区、各方面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的迫切需求。
9月17日,太姥山下,在福鼎市太姥山旅游集散中心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偌大的工地上,两幢形态不一的建筑已完成了主体工程,工人们正忙着进行幕墙装饰和室内装修等工作。据项目经理林勤介绍,该集散中心的设计灵感来自太姥山“夫妻峰”,主要建设内容包含售票大厅、展览馆、餐饮服务区、休闲广场、停车场等部分。项目采用EPC的工程总承包方式,从设计到采购均由他们公司负责。从去年9月动工以来,工程进度合理,预计于年底可交付使用。
据悉,占地282亩的太姥山旅游集散中心作为太姥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先行起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承载太姥山及周边景区游客,集游客集散、停车、购物、餐饮、住宿、娱乐和商务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多功能旅游综合服务区。
同一天,在福鼎市硖门乡的渔井码头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新建码头的主体已完成,百米长的引堤延伸至海面,崭新的路灯依次排列,两侧坚实的挡墙伫立在水中。
目前,该码头工程已进入尾声,通过竣工验收便可投入使用,届时,无论是客船、货船均可停靠,渔船可临时停靠。而该码头采用滚装式设计,家用轿车也可上船运至嵛山岛,十分便捷。此外,主体工程完成后,还将继续建设停车场和候车厅等配套设施。
渔井陆岛码头的建设主要用于缓解嵛山岛旅游客运压力。每逢旅游旺季,通往嵛山岛的旧码头总是人山人海,客运班船常超负荷运转,远远无法满足需求。新码头建成将极大便利往来嵛山岛的居民、游客。同时,由于设计合理,使用新码头离港靠泊的船只可再也不受潮水涨退的影响。
此外,九鲤溪畔,按省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连接福鼎赤溪至霞浦牙城高速互通的杨赤公路建成,实现“太姥山—九鲤溪—杨家溪”三地旅游线路对接、客源互流;嵛山岛环岛公路提上日程、通往渔井码头的道路正进行拓宽……
有意识、有措施,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建设项目,彰显着福鼎旅游产业新一轮发展的高度和力度。这两年,福鼎市充分依托山海川岛的旅游资源,不断提升“海上仙都”太姥山旅游品牌,不断改善嵛山岛、九鲤溪及翠郊古民居等景区景点连接线路网及旅游服务设施,加大旅游招商引资,持续推进实现打造“滨海生态旅游城市”。(记者 苏晶晶 王志凌 通讯员 蔡雪玲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