硖门畲族乡独具特色的牛歇节盛况。
硖门畲族乡畲家迎亲队参加福鼎市文化旅游节期间的踩街活动。
硖门畲族乡乡长蓝俊元(左一)与各民族的先进个人合影。
8月21日-9月4日,国家民委邀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组团赴江苏、上海、福建、北京等地参观学习,硖门畲族乡乡长蓝俊元与各民族先进个人一道先后参观了江苏抗战纪念馆、上海商用飞机有限公司、福州船政博物馆、泉州回族村寨、厦门大学、抗战纪念馆、卢沟桥等地。观看了抗战胜利70周年文艺演出,并于9月3日出席全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
这些年,自担任硖门畲族乡人民政府乡长以来,蓝俊元用全部的精力和心思,为硖门谋发展,为百姓谋致富,让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民族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硖门,谈及这几年硖门畲族乡的各方面建设,蓝俊元如数家珍。
探索特色农产品“互联网+”模式
硖门畲族乡成立于1993年10月,是福鼎市第一个少数民族乡,地处鼎霞交界,素有“福鼎南大门”之称,省道桐松公路、福宁高速公路和温福铁路贯穿全境。全乡拥有水田6528亩、农地3786亩,有林地61612亩。辖九个行政村87个自然村,境内聚居汉、畲、回等民族,总人口1.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25%。境内除众所周知的畲族风情外,还拥有千年古刹瑞云寺、石兰古堡、青屿山和渔井湾海蚀地貌等旅游资源。主要产业为农业种植业和海水养殖业。
去年以来,全乡上下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小城镇建设,乡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乡政府围绕“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滨海新畲乡总目标,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挑战,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规上产值22.4亿元,比增19.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7亿元,比增52.4%;地方性财政收入3786万元,比增6%;农民人均纯收入12900元,比增17%,其中少数民族人均纯收入12446元,比增17%。荣获福鼎市人口计划工作一类创优乡镇第一名;柏洋村荣获全国文明村。
此外,继续做大做强本乡紫菜、弹涂鱼、茶叶三大主导产业,大力扶持申石兰、海天湖等紫菜加工企业,提高紫菜附加值,培育龙头企业。继续探索山区村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新路子,解决山区土地资源有效开发利用问题。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利用新媒体、新网络等方式帮助农民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为稳定粮食生产,抓好粮食综合直补和水稻保险等惠农服务工作,发放粮食直补3300多户70万元;参加水稻保险6662亩,政府补贴6.4万元,新申报并实施“一事一议”项目4个,争取财政奖补资金68万元,新流转土地230亩。
加快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万元,修建了渔井渔业码头;投资300万元,先后完成了柏洋水库、文渡水库除险加固和硖门海堤应急抢险路面整修、迎水坡加固等工程;硬化了青湾、青屿头、柏洋和东稼等多条机耕路,方便了群众农业生产。同时,利用山区优势,大力发展山地经济和休闲生态农业,引进鑫瑞云苗木基地。目前全乡有农业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其中鼎铭茶叶有限公司上升为规上企业,为畲族乡的农业增产注入新活力。
畲族旅游配套逐步“一体化”
为了使投资环境日益得到优化,投资400多万元完成了工业小区的道路、排水排污系统、绿化和300米沿溪防洪堤;投资约1400万元完成了福建申达钢铁有限公司二期树兜至文渡11万伏线路及变电站间隔工程,有力保障了工业经济的新一轮增长。其间,一如既往地实行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积极提供服务,成功帮助福建省申达钢铁有限公司等解决资金困难。宁德核电1、2号机组并网运行,3、4号机组于2015年投入使用,选址跳尾岛的5、6号机组正在审批,从而推进了畲族乡产业的进一步集聚。
随着宁德核电承包商营地一期(和海苑)、二期(永和苑)相继竣工,入住4000多人,集镇人口不断聚集,商贸、餐饮等服务业不断发展。按照“北工南旅”思路,注重带动效应的发挥,加快推进“三产兴乡”。借助外力搭建旅游发展平台,推进渔井、石兰、瑞云等旅游综合开发,打造出一条九鲤溪—太姥山—硖门—嵛山岛—杨家溪旅游路线。使瑞云畲寨、瑞云寺、石兰古堡、大岗头、渔井海蚀地貌等旅游景点和畲族传统民俗文化得到挖掘、保护、开发。引进福鼎市友德实业有限公司,总投资8000多万元,兴建永德大酒店。这些项目的发展带动,使得硖门畲族乡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产城一体化初现雏形。
为使乡村建设全面提速,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逐步完善了全乡的道路交通体系,塘古头至北岸码头海防路竣工,硖邱线瑞云段拓宽完成,推进纵一线嵛山支线渔井公路、石兰路改造工程。投资1600万元的渔井陆岛交通码头主体结构也顺利竣工。兴宁小区、永德新村的道路、下水道和路灯等基础配套设施相继完工;新增硖门隧道口、边防所办公楼前等绿化地1200多平方米;核电供水管道改道工程完成;硖门溪和庙后溪河道清淤拓宽工程竣工,内涝问题初步缓解。排查危房户和无房户2720户,总建筑面积46.5万平方米,纳入危房改造数据库,今后逐步改造搬迁。加快农田水利、海堤等设施建设,推进柏洋水库、文渡水库、硖门海堤和小山塘除险加固工程。
创建美丽乡村示范点,完善社会保障事业
为了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乡政府强化规划管理,集约利用土地,全年完成个人建房审批148户,个人建房历史遗留问题处理补办手续121户。柏洋、斗门头村开展全国和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创建,柏洋村先后投入2600万元,完成了文化中心、省级家庭建设示范基地和新村强弱电下地、立面改造、绿化美化等工程;斗门头村先后投入660万元,完成了河道清淤拓宽、通自然村道路硬化和新村房屋立面改造、绿化美化、路灯建设等工程;瑞云村完成道路拓宽、特色寨门、葫芦墩立面改造等项目;斗门头村、瑞云村推进福建省旅游精品示范村建设。全力推进“两违”“两乱”整治工作,全年拆除违法建筑1.4万平方米,提前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投入52万元完成“两高”沿线及渔井路、宁德核电公路沿线的111座坟墓生态整治工作。
在社会民生方面,乡党委、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投资116万元完成硖门中心小学操场塑胶工程,投入25万元用于提高边远山区教师待遇和科研培训,并表彰10名优秀教师。大力开展“阳光助学”活动,帮扶和奖励优秀困难学生59名。柏洋幼儿园与福鼎市少年宫达成共建协议。计生奖扶政策有效落实,享受政策奖励189户,奖励资金9万多元,二女贴息贷款53户87万元。全年处理违法生育案件12例,打击“两非”工作成效显著,符合政策生育率89.4%。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东稼村、瑞云村、信用社等单位获评福鼎市精神文明单位。突出家庭美德建设,引导和培育广大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出18户“最美家庭”,5户“五好文明家庭”,4330户“平安家庭”,9个平安家庭示范村。乡村公共文化活动服务场所、体育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农家书屋免费开放,文化墙更新等宣传媒体工作及时推进。老龄工作力度持续加大,修缮老年人活动中心,并在春节、重阳节等一些节日,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同志和孤寡老人,组织象棋、登山和木偶戏等文体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同时,各项保障也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47万人,覆盖率达114%,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6325人,保险缴费64万元,覆盖率达91.49%。积极推进新增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和保险工作,做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转换衔接。严格落实《福建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范》等文件,全面规范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全年共退出低保1户3人,新增低保对象22户28人,切实做到应退尽退、应保尽保。加大对低保户、低保边缘户、重度低收入残疾人、生活困难退伍军人以及孤儿等的帮扶、救济力度,共计发放各类补助金近50万元,发放各类优抚抚恤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和退伍军人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合计约23.5万元。做好避灾点规范化建设,完善避灾场所的日常管理和救灾物资储备机制。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两癌”、关爱畲族群众免费义诊等活动。
为了使社会管理体系得到不断创新,乡党委、政府加强治安巡逻防范,积极建设硖门村、柏洋村综合治安网格化,新增监控点位20个;结合普法工作,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每个村设立1个反邪教宣传栏。持续进行安全隐患全面排查和专项整治,共排查出地灾隐患5处;开展机动车非法营运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酒后驾车、超载乘客、随意停放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正常交通秩序;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对全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场所实行动态监管。继续狠抓信访稳定工作,坚持深入开展“四下基层”活动和领导定期接访等“六项制度”,推进“平安硖门”建设。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巩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成果,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这一系列措施使得硖门畲族乡各项社会民生不断得到改善,幸福指数持续提升!(记者曾云斌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