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挺 通讯员 林瑞声 黄培真)
秋日的夜晚,在厦门翔安区新圩镇云头村,50多岁的村委会副主任陈河润、70多岁的老人协会会长陈金塔,走入村里的社区书院,这晚他们要学的,是怎么用微信,怎么玩转朋友圈,怎么发评论。老人说,要跟得上时代。
在不远的马巷镇,舫山书院的陈剑基老先生正在灯下备课,他要给书院的100多个学生讲授一堂心理养生课。这样的课,每个月至少有一次。
就在今年的短短几个月间,翔安办起了8个村级社区书院。
红砖古厝传出琅琅书声
“立人须傍百年树,开智应读万卷书。”这副崭新的对联,挂在了翔安区内厝镇莲塘村那幢红砖古厝的大门两侧,对联的横批,是“莲塘书院”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8月13日,莲塘社区书院正式开办。
莲塘乡贤、文史专家林成法娓娓道来的《文武莲塘》,让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这是莲塘社区书院成立后上的第一堂课,这样的课,以后村民可以经常听到。
在这个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崇文尚武”早已成为村民的一种文化自信,耕读传承、尊师重教的风气源远流长,“强身健体,保卫家园”的“武脉”数百年绵延不息。莲塘社区书院的特色,正在于“文武兼修”。
科举学堂变身现代讲堂
楼下厅中,摆着的是朱熹的塑像;楼上是文昌神位。建于清朝同治六年的舫山书院,在厦门的闽南明清古建筑中,很是醒目。
在清代,这里主要培养参加科举考试的童生,而现在,这里已成了马巷居民的时政大讲堂。成为社区书院后,舫山书院成为理论宣讲进基层的示范点,也是时事、政治的理论教育课堂。
翻看马巷舫山书院最近的课程安排表,《全力推进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建设》《中老年文体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设美丽乡村构建美好家园》《朋友道》《心理养生,健康长寿》……既紧跟时事,又符合社区书院定位。平时不上课的时候,这里则是居民下象棋、学南音、读古谱的基地。
上什么课程群众来定
走进新圩镇云头社区书院,多媒体教室内有网络、电脑、投影、音响,教学设备齐全;还配有一间图书室。
6月18日,新圩镇云头社区书院成立,这也是厦门首个村社区书院。
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云头社区从村乡贤、老人、妇女等各个群体中选代表,成立书院委员会,负责书院办学;根据村民特点,围绕生活、保健、文化等方面精选了20个课程,确保每周一至两课,并整理授课课件,形成机制。
在云头书院,地方民俗的课程特别多,云头的历史,云头的典故,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本土文化名家讲授,开始走进部分年轻人的心里。新圩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课程配置上发动群众来提意见,要上什么样的课程,让群众定。比如新圩,种植和养殖是重点,9月份的课程,请的就是市农机所的专家,普及推广如何防病虫害。
以点带面,翔安发起的这股社区学堂建设风,无疑将助力打造美丽富饶、温馨和谐的美丽家园,走出社区治理的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