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日报 记者蔡添高)一组数据:2014年初我市在册贫困人口12.86万人,一年后贫困人口锐减为10.2万人,减贫28421人,减贫率22.2%,为历年最高;
另一组数据:我市自1994年开始实施造福工程以来,连续21年圆满完成省下达的搬迁任务,累计实施行政村整村搬迁30个,自然村1134个,新建集中安置点375个,仅2014年,我市就完成搬迁安置和危房改造8300户、3.6万人;
还有一组数据:2013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578元,比上年增加1183元,增长12.6%,居全省山区地市第一位。
生硬的数据背后,却是闽西老区群众越来越鼓的钱袋子、越来越灿烂的笑容、越来越满足的幸福感!而这离不开我市近年来举全市之力,大力实施的精准扶贫“九到户”,和着力推进的造福工程“五四模式”所取得的成绩。
精准扶贫“九到户”,让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全民共享
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实现:每100个农村人口就有5人生活在贫困线下;7个县(市、区)中有3个“头顶”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市有31个贫困乡镇和380个贫困村;龙岩贫困人口数量占全省的13.7%,排全省第二,贫困发生率更是高于全省1.77个百分点。
但我们何曾惧过!
市委书记梁建勇、市长池秋娜多次深入贫困乡村调研,为扶贫攻坚出良计指方向,强调要在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决不让一户家庭、一个村掉队!
去年,市委、市政府首次将扶贫工作单列为全市八大重点任务之一,出台了《关于创新农村扶贫开发机制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的意见》。也正是在这个《意见》里,我市正式启动实施了精准扶贫“九到户”。
“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个创举!”16日,市扶贫办负责人解释了什么是“九到户”:“‘九到户’指的是‘生存救助、就业辅助、生产扶持、住房援助、医疗援助、就学资助、科技帮扶、社会捐助、结对帮扶’等九项精准扶贫到户工作措施。”
“我市从‘识别、帮扶、管理、考核’四个方面发力,就是要把宝贵的扶贫力量用到最急需的地方!”他说。
一项项精准举措,就像瞄准贫困靶心的枪口,直指要害。面对硬任务,我市倒排工期,立下愚公志:2015—2018年,每年减少贫困人口2.75万人以上,每年力争贫困乡脱贫10个、贫困村脱贫127个,到2018年底全市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造福工程“五四模式”,让贫困农户住进美丽家园
“造福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每年为民办实事的重大举措,是贫困山区农民摆脱贫困、提高发展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创新农村扶贫开发机制、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的最有力抓手,是贫困乡村农民走出大山,建设美丽家园的‘助推器’”对于市扶贫办负责人张木生来说,这么多年扶贫工作最是让他感动的画面莫过于,每次看到偏远山村的群众住进了新居后洋溢幸福的笑脸。
我市在实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过程中,推行“五四模式”即:坚持“四条原则”,做到“四个结合”,采取“四种类型”,强化“四条措施”,取得“四个初步成效”。
“四条原则”指的是:分步实施、灵活多样、群众自愿、量力而行;“四个结合”指的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与发展工业园区相结合、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四种类型”指的是:城镇型、园区型、拼村型、公寓型。
走出大山的贫困农户结合当地实际,学得一技之长后重新创业,大力发展毛竹林、养牛养鱼、果业种植、个体工商、到企业务工等,人均纯收入增长60%以上。搬迁农户也不再出现有病因山高路远耽误医治及因受自然灾害侵袭而返贫的情况。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让老区百姓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不仅是人心所向,也是市委、市政府倾力推进的终极目标。让生活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龙岩一直为此努力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