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尔系数三年降3.4个百分点:农民消费层次明显升级 在日前举办的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电商扶贫论坛上,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鸡峰镇长沟村支部书记张璇分享了电商给当地农民生活带来的新变化。“电子商务不仅仅是开淘宝网店,也不单单是卖农特产品,更是从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等多方面给偏远山区的村庄发展带来希望。”张璇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农户+网店+市场”的致富大道。 随着农村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农村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农民消费手段更加多样化。据统计,2014年我国农村电商用户达到近8000万,农村电商用户年增长率达到41%,远快于城市电商用户17%的增长率,发展趋势良好。 韩长赋介绍,2014年,我国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近7000元,比2010年增长近3000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2010年的41.1%下降到2013年的37.7%,食品消费支出比重明显降低,文教娱乐、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不断增长,农民住房、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消费层次明显升级。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由2011年的3.13∶1下降到2014年的2.92∶1,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3年时间下降了3个多百分点,下降的速度非常快,充分说明农民生活品质得到不断提升。”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说。 5000多万人摘掉“穷帽子”:农民更好分享发展成果 山东鄄城是历史上的黄泛区,贫困人口众多。近年来,鄄城把“一村一品”作为全县扶贫开发的“一号工程”,左营乡的蔬菜、彭楼镇的油用牡丹、董口镇的金银花、临濮镇的辣椒已经远近闻名,成为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特色产业。 “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把扶贫开发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度、宽领域、多层次向前推进,全力补齐贫困地区发展短板。 统计显示,从2011年到2015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从272亿元增长到467.45亿元,几乎翻了一番;“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部投入到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的车购税资金超过5500亿元,占全国的近50%;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全国农村5000余万人纳入低保保障范围。 4年多时间过去了,我国扶贫开发事业阔步向前,5000多万人口摘掉了“穷帽子”。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介绍,从2011年到2014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22亿人减少到7017万人,累计减贫522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2.7%下降到7.2%。从今年趋势来看,有望再完成减贫1000万人的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让一个人掉队。“当前中国仍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消除现有极端贫困的目标,我们将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着力建设扶贫开发大数据,凝聚扶贫攻坚强大合力,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