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6日消息(记者刘璐)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今天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将研究制定下一个五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党的十八大曾经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因此下一个五年规划的制定,对十三五收关之年能否实现我国这一百年梦想至关重要,也倍受各界的关注。 而具体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中之重——“三农”领域,“十二五”期间,农业发展的目标可以归结为“农产品的稳定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那么,十三五的来临,会对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带来哪些可行的实践和机遇?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又将会有哪些新的调整和布局? 中国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十二五”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一连增”,增强了我们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信心。 然而近年来,国内外粮食进出口总量和价格倒挂的形势,让国人不得不再次将粮食安全的红线刻写在十三五发展的首要位置,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晓青强调,稳定粮食生产力是重中之重。 徐小青:第一点就是稳定。稳定农业生产,特别是要稳定粮食的生产能力,随着进口数量的增加,我们农产品在价格上出现倒挂,竞争力不足,这些问题需要重视,但也一定要稳住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 可以说,在粮食安全得以保障的如今,传统的小规模农户经营对于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发挥了非常大的历史性作用,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存的传统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以及小规模农户的生产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志雄认为,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已经是十三五期间,急需解决的又一大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