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镇还有六七个偏远自然村需要搬迁,我们计划近年内完成。”九都镇党委书记陈良生说,借力衢宁铁路火车站在这里修建,九仙村预计投入163万元,建设畲家风情街和文化广场,修建茶山休闲步道,发展畲族旅游促增收。 山民下山的同时,“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连家船民也开始上岸。在福安市溪邳村的展览室,连家船民海上讨生活的旧景让人动容:“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共一船,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 “小时候住在海上,特别是台风天,海浪翻滚,犹如一片落叶,特别无助。”手中拿着最新款的苹果手机,36岁的溪邳村村民江松彬向记者回忆道。14岁时随父母上岸定居,她成为村里较早一批大学生,后回村从事海产品养殖,如今家里盖了三层小楼,年收入近10万元。 直到2013年,溪邳村最后一批渔民上岸定居,海上漂泊的日子终成历史。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3590元,今年还获得了“全国文明村”的荣誉。 连家船民是闽东的另一个特殊困难群体,过去因为常年蜷缩在船上狭小空间,腿弯曲变形,被称为“曲蹄”。上世纪90年代,福建省实施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工程,历时20多年,宁德2.5万连家船民全部上岸。“过去连家船民低人一等,20多年来省市县乡的领导始终记挂我们,年年帮扶,送鱼苗、送技术、送资金,我们村人均年收入从过去几百元已翻了好多番。”溪邳村村委会主任江宽全说。 山民下山、船民上岸的异地搬迁安置,在闽东一直被称为造福工程,称得上闽东扶贫工作的一项创举。针对生存条件恶劣的“穷山恶水”,宁德市从上世纪90年代率先实施移民搬迁,“挪穷窝拔穷根”,从根本上解决百姓脱贫难题。仅在上世纪90年代,全市陆续完成7000多人的茅草房改造,以及1.9万连家船民上岸。20余年来,累计完成搬迁33万人,近2500个边远自然村整村搬迁。 “全市每年平均搬迁近2万人,目前还剩下7万人计划到2020年前全部解决。”宁德市扶贫办主任林鸿章说,异地搬迁让群众远离地质灾害点,走出了深山大海,开阔了眼界,大大提高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能力”。 进入新时代,闽东脱贫步伐加快,扶贫思路适时调整,从几家几户到整村推进。“一帮三年”的整村推进战略到去年进入第四轮,全市33个市级重点村,由厅级领导与市直单位挂钩,下派干部担任第一支书,每村拨给20万元专项资金。帮扶部门负责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谋划发展路子,筹集发展资金,并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通过整村推进,2004年至今已有1200多个建制村脱贫,占到全部建制村总数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