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口镇位于永泰县的西南部,2008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辖区面积257平方公里,人口3.2万,是永泰的李果大镇、农业大镇、林业大镇。
嵩口有100多座明清古民居建筑群,镇区就有60多座。传统街巷和整体风貌保存较好,古街商铺、斜阳院巷和圩市诉说着千年沧桑变化。这里人文荟萃,诞生了福州四大名人之一、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词人张元幹,月洲村演绎了父子六进士六同朝的科举辉煌。
2011年,省政府通过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永泰县嵩口镇保护规划》,这是我省首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去年,嵩口镇被列为省十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整治试点。如何走出一条古镇保护与推进城镇化建设、带动居民致富乃至实现乡村复兴的新路子,嵩口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如何化解古镇保护和城镇化建设之间的矛盾:
共生共存
走进嵩口镇,白灰、土黄是这里的主色调,新建筑沿用传统封火山墙装饰,外立面改造与古镇保持一致色调,融入古镇的整体格局。
该镇人大主席侯新洪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刚需旺盛,新建筑不断冒出,新旧不一,其造型、体量、色彩等与所处的环境都不协调,古镇保护遇到难题。
2014年,嵩口聘请台湾打开联合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为古镇保护修缮、景观改善设计和大嵩口旅游规划进行总策划,为古镇把脉。古镇景观改善提升的编制,始终坚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的原则,采用节点式整治、针灸式疗法、渐进式推进等方法,力求实现“自然衣+历史魂+现代骨”的新旧共生共存模式。
“自然衣和历史魂是尊重历史和自然,现代骨则是追求现代住宅的居住功能。最先实施的项目是核心区的排水排污系统、街区绿化、街巷整治、改厕工程、环境整治、农贸市场改造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于一些与传统风貌有冲突的新建筑,我们采用古镇的元素进行改造,力求和谐一致。”侯新洪说,“无论城镇化怎么发展,我们都不改变原有格局,不轻易扩建老街和改变道路,始终保持‘一街两片加一环’(一街为中山步行街,两片为古街商铺和斜阳院巷,一环为樟溪景观)的特色,古街巷保持‘前店后家’和三面环水的格局。在建筑风貌上,尽力保持传统建筑形制、风格与纹理,例如嵩口古建采用了土楼、过街楼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并用形式各异的封火山墙、牌楼拱券、屋顶梁架、牌匾题字,这些都要整体保护、原样修复;土墙黑瓦是嵩口的建筑风格,全镇定位为‘土黄’‘白灰’色彩基调。”
记者在中山村垄口厝鹤形路看到,该路蜿蜒形似鹤项。作为去年首批修复项目之一,台湾打开创意团队利用传统工艺,用黄土、瓦片、草浆等材料夯路边土墙,土墙黑瓦,还原历史风貌。
“我们不搞大拆大建,也不动迁民居内的群众,而是引进台湾‘针灸模式’, 选取古镇32个节点,像针灸一样先做好节点改造,再一一打通至全线,形成节点式整治、针灸式疗法、渐进式推进的模式,用最少的破坏、最少的投资,来实现新老建筑共生共存。”侯新洪说。
如何做到古镇保护与农民创富两相兼顾:
培植业态
一些古民居因年久坍塌、损毁,由于人为因素,部分民居建筑也遭到“建设性的破坏”,不少村民认为土墙黑瓦是贫穷的标志,在古民居内贴瓷片、做水泥硬化。
“居民现代生活和古民居保护,历史情结和物质生活需求形成矛盾,化解的关键在于让居民尝到古民居保护的甜头,让他们意识到古民居越旧越值钱,越保护越值钱,才有参与的动力。”侯新洪说。
为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嵩口镇成立古民居管理理事会。全镇有一个总会,13个理事分会,以宗族、区域划分,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或离退休干部为理事长。理事长负责古民居的消防、卫生等事务,政府每月补贴理事长100元,建立起政府与理事会固定的联系制度,制定村规民约、卫生公约,实现古民居常态化管理,提高了群众保护古民居、爱护古民居的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培植业态让村民享受到古镇保护带来的商机,家门口就能得到实惠。
为了布局业态,嵩口镇请来了台湾合耘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制定古镇业态规划,将古镇作为闽台乡村游的试点。合耘公司负责人李兴华说,目前,他们已确定以中山村村部作为试点,将其改造成闽台交流中心,集客栈、农家乐、伴手礼研发中心、手工艺旅游服务培训中心于一体,成为全镇学习推广的示范点。
记者在新改造的闽台交流中心看到,10间客房已经装修完毕,将于月底试运营。客房保留了原有的结构布局,木结构与土墙搭配,凸显古民居特色。“这是一个试点,全镇居民都可以来学习,利用古民居发展民宿,形成民宿聚落,居民能在家门口创业。如果资金不够,可与政府、社会合作,共同投资建设。”李兴华说。
建于清代的宴魁厝就是采用“租用代管”模式,该古厝保护较好,由镇政府与宴魁厝理事会签订20年协议,14个房间留给房东居住使用,31个房间租赁作为创客基地。宴魁厝理事会负责人郑瑞文说,古厝原有9户人家,前些年大家集资一两万元修缮古宅,由于资金有限,还有大半工程一直未能开工。现在由政府主导进行保护性开发,祖宗留下来的古宅不会受到破坏,我们又有了租金收入,保护的积极性更高了。宴魁厝的开发让大家艳羡,因为保护完整的古厝更受人青睐。
据悉,杨家祖厝理事会目前正和镇政府协商,也准备以租用代管的模式开发古厝;成厚庄古寨堡被社会资金瞄上,准备开发成寨堡酒家。
如何让古镇保护带来的乡村游不会复归沉寂:
文创破题
作为永泰西南部山区乡镇,嵩口镇有人口3万多人,但是超过一半的人员出门在外,留下妇孺老幼,许多村庄存在人口空心化、产业空心化现象。
记者了解到,宴魁厝最高峰时住户五六十人,现在常年在家的只有两个半老人,其中一名老人半年住在上海,半年在家。“农村空心化后日渐凋敝,土地、房屋闲置,农业生产发展后继乏力,留不住人。”侯新洪说。
对嵩口古镇保护所带来的乡村游,大家一致看好,可看看古宅、吃吃土味的新鲜感很快会被冲淡,许多村落的乡村游曾火爆一时,很快又复归沉寂。在台湾合耘团队负责人李兴华看来,这需要导入农文创,让创意与旅游资源相结合。
“农文创是主轴,土地、农作物、人和产品要紧密结合,用文化创意的方式来包装经营古镇,这才是农业生产的阳光大道。”李兴华说,目前他的团队利用嵩口李果大镇的优势,嫁接台湾的成功经验,开发了李子酥、梅子酥等10多种伴手礼,打开联合团队还在古镇试点运营一家咖啡屋,专门利用嵩口当地的鱼腥草加工成特色饮料,每杯售价为12元。按照台湾团队的计划,他们将在新建成的闽台交流中心,对当地农民进行培训。“当然,我们只是传授基本配方,决不能搞僵化教育,没有模板,鼓励各个业主开发个性化农产品,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特色,形成古镇农文创‘潮品’,这样才不会被市场淘汰。”
记者了解到,古镇保护开发后,今年国庆节期间每天游客都有三四千人,沉寂千年的古镇有了人气。今年初以来,1000多人回流古镇,特别是创意人才、经商人群的回归,让古镇有了朝气。下坂村村民陈治银原在永泰城关开超市,古镇开发后,今年5月他回乡开了200多平方米的“中山一号”特产店,从事土特产等线上线下生意。
永泰县委书记林强说,永泰是福州山区县,农村空心化现象很严重,加大了城乡失衡的程度。如何复兴乡村,嵩口镇是一个试点,要利用古镇特色,引入台湾经验,培植新业态,促进城市与农村人口双向有序流动,培养新型农民在家门口创业,为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待嵩口镇成功后,将在大樟溪沿岸不同特色的古镇、古村落推广嵩口的做法。
记者点评>>>
乡村复兴要有新业态
□赵锦飞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农村人口、空间和农业产业机构出现空心化,传统农村日益凋敝。
传统村落的衰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整体农村问题和社会结构调整的深刻反映。传统农村是农耕经济,并依此衍生出一套宗法家族结构。但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生产后继乏力,社会结构随之分崩离析,由此导致空心村蔓延等现象,给农村社会治理带来了难题。
乡村复兴,首要之举是培植新业态,增加农业效益。新业态到底是什么,各地都不一样,嵩口的山区环境不适合发展现代规模农业,而是以千年历史文化名镇为底色,以农文创为主轴,培植闽台乡村游新业态,为农业生产注入新鲜血液。目前,已经开发10多种伴手礼,将文创融入农业生产,增加附加值;新业态的培植,城市农村人口的回流,让古镇有了人气,古镇的老手艺、手工作坊焕发新春。
嵩口的复兴,在于有了新业态。说白了,新业态就是要实现人员双向流动,农民回流农村,城市的精英转移农村,让农村留得住人,有盼头。就此而言,嵩口发展新业态开了一个好头,关键在于要将文创这条路进行到底,尽快培养本地的文创团队,并以创客基地为平台,吸引各地人才,否则乡村游很容易“昙花一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