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鼓励更多农业科研工作者投身农业事业,第九届“大北农科技奖”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农业科技成果,对象既涵盖了行业的权威专家、青年科学家,又包括深扎基层的科研人员,经过层层筛选与审核,最终决选出具有价值,具有潜力的科研成果,其中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胡培松研究员“超级专用早稻中嘉早17的选育与应用”等11项成果获得成果奖一等奖;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赵启祖研究员“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研制与应用”等11项成果获得创新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刘公社研究员“羊草种质资源系统性研究与利用”等20项成果获得成果奖二等奖;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丁家波研究员“布鲁氏菌参考血清库建设及ELISA诊断试剂盒的开发应用”等20项成果获得创新奖二等奖;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吴金平副研究员“长江中下游蔬菜新品种选育和应用”等41项成果获得创意奖;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Don Grierson教授等5位外国科学家获得国际奖。 颁奖大会同期召开的中关村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为两院院士、政府领导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等搭建了国际化的交流平台,其中“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发展主题报告”环节,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书记处陈章良书记、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唐珂司长、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Don Grierson教授以及大北农常务副总裁宋维平博士分别针对“发展农业生物技术、确保国家食品安全”、“我国‘十三五’农业科技创新方向与重点”、“植物基因表达和食品质量”、“大北农技术创新战略”四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分析。此外“作物育种科技创新”、“畜牧科技创新”、“水产科技创新”、“新型肥料与生物农药科技创新”、“动物疫病防治科技创新”和“农业‘互联网+’创新”六个分论坛的举办,从多个研究领域以及行业整体发展层面上进一步拓展了参会代表的思路,推动了科学技术与应用创新的良性互动。 自1999年第一届“大北农科技奖”召开以来,“大北农科技奖”目前已成功举办九届,共收到申报项目2462项,奖励金额共计2731万元,有368位专家学者获得奖励,在农业科技界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与评价,充分体现了大北农对国家农业重大科技成果的重视,引起行业内外的热烈反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