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是村庄发展的顶层设计,是引导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南。在村庄规划建设中,平衡各类参与主体的利益,实现村民及政府的双向需求是关键。以我省国家级及省级农村固定观察点为研究对象,由于村庄规划体系建设过多地参照城市规划的体系模式,乡村历史、规模、布局等传统特点逐渐消失。同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剧,村庄发展置于城市的市场和资本逻辑下导致不均衡问题,促使村庄和城市长期处于分离建设状态。因此,针对村庄整体发展与规划布局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优化村庄发展布局。应按照“中心城区-重点乡镇-中心村”的空间格局理念,来考虑对村庄加强规划引导,合理确定村庄布点和建设规模,引导村民集中居住,减少布局散乱、占地过多、浪费严重的宅基地,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根据村镇人口结构现状和变化趋势,因地制宜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形成适度集聚、生产便捷、生活舒适的村庄分布格局。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明确村庄撤并、迁移标准,谨慎推进村庄撤并,有序引导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居住,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 促进村庄居住点适度集中的发展。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促进村民居住点集中式建设有助于促进村庄规划建设布局的优化,实现公共设施及资源的有效共享,避免部分村民因过于分散导致公共设施布局不到位或布局后使用效率低资源浪费的问题。加快推进中心村建设促进农村人口和产业集聚,促进农民向社区生活的集聚融合,以内敛式的“小集聚”而非外向型的“大扩张”,来实现乡村空间的优化。 突出村庄特色与发展的结合。在整体布局上,要突出乡村传统聚落特色,合理利用地形地貌、丘陵植被、河湖水系等自然条件,延续和保护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传统民居、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人文景观,保护特色村。在产业上,要注重与特色文化的融合,根据村落传统特色资源基础和禀赋,以保护乡村原始风貌、保留村庄原有形态为前提,以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作为村庄发展的主要方向,结合各村庄优势产业、名优产品、特色文化等,努力实现村集体经济转型,营造一批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特色鲜明、人居环境优良的美丽乡村社区。(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郑永平/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