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池镇北山堂村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 肖金堂 吴仙友 摄 “零村财”怎么破解、如何管出村级财务“明白账”、怎样消除村干部干事创业“后顾之忧”?这三大“节骨眼”环环相扣,是周宁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 近年来,周宁县因地制宜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行“阳光三级”机制让群众心中有本“明白账”,并落实村(居)干部补贴政策,由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提高村(居)干部待遇等政策,多管齐下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盘活存量,刺激增量 “今年,我们村通过党群协作发展生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出租旧校舍等方式,使村财收入达到16万元。”日前,在周宁县玛坑乡首章村,村支书陈桂清告诉笔者,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村集体的收入一年更比一年多。 据调查,截至2014年,该县140个建制村中,无村财收入的达到104个,村财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仅有7个。一边是零资产的村集体,一边是大面积抛荒的山林田地,如何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成为周宁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课题。 2014年以来,在广泛走访调研、听取民意后,该县相继出台了《周宁县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周宁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多项举措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并组织乡(镇)、村力量,进一步核实村资金、资产、资源存量,通过租赁、入股、开发等形式,盘活村集体所有的关闭企业的厂房、仓库,废旧机器设备以及闲置校舍、会堂等资产,实现村集体“三资”保本升值。如溪头村租出旧校舍发展农家乐,年收租金2.5万元。此外,当地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流转有偿的原则,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并建立“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新型利益联接机制。同时,该县结合旧村复垦,将新增耕地交由村集体经营管理。如纯池镇福山村依靠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年获利2万元,告别“零村财”时代。该县还强化村支部带动作用,整合村集体资源,党群合作共赢,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如玛坑乡首章村支部出资20万元,入股茶叶合作社,帮助合作社成功打品牌、促增收,村集体年分红6万元。 “县里将针对各村的实际情况,开展‘一村一策、分类指导’,每年还安排500万元资金,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时,将进一步抓好党在基层组织的建设,强化党支部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周宁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孝镛表示,该县力争通过3年努力,实现各村村财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