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数据,探索专业规范 晚上11点,“菜团团”位于福州金山的1号仓库灯火通明,根据用户从微信或官网下的订单,工作人员正进行补采、分拣、装车等工作,等待第二天一早6点开始配送。白天,运营、采购人员已对现有单品进行预采、确定菜价,并更新到微信、官网平台。晚上9点,南通市场和蔬菜基地则把预采货物送至仓库。 “我们有两个仓库,总面积2300平方米,89名员工。目前,累计注册用户580个,活跃用户300多个。”冯晔说。 在分拣工位,电子秤推车上装置了一个pad,pad上显示出后台的订单内容:白萝卜2.5公斤,大白菜2.5公斤……按照此订单,分拣员分别将菜品放上电子秤称量,若重量正确,便按下“读秤”键。各菜品都“读秤”后,pad直接连通后台,提示订单完成。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分拣系统。很快还将投入使用‘抗压’自动识别,形成分拣标准——按照菜品耐压程度,装筐时自动安排冬瓜在下,白菜在上,绿叶菜在最上层……”冯晔说,强有力的软件设计开发团队将让整个业务流程变得更规范、快捷。 “有采购行家告诫我,这行很专业,没经验不行。我们也承认,生鲜食材的保鲜、储运是我们的短板。但我们肯下苦功,用大量的实验、数据来迅速总结经验。”王海泉说,比如,白菜要不要切掉根部,切在哪里能保存更长时间,都经过了反复的测试;花蛤用什么浓度的盐水浸泡能存活得久,我们用6种不同浓度的盐水和数百公斤花蛤试验,终于得到了准确的数据……就这样一步一步实现标准化、可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