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7日讯(本网记者 郑晓丹 通讯员 周建鹏)5-6日,“新常态下的茶叶经济”研讨会在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校区)召开,来自茶学、经济学以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数十位学界和业界专家聚首,分会场围绕国家政策、茶叶、市场、茶企、消费等方面展开了十六场的分享和讨论,探讨新常态下的中国茶叶经济新格局。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布局之年。未来五年,中国的经济将继续在中高速轨道运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中国奔向全面小康社会以及茶叶产销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等多重背景之下,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都在转型发展,茶叶经济也将进入一个提质增效时期。 研讨会上,“十三五”“新常态”成热门词。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福建省茶学学科带头人杨江帆教授认为,茶叶是生物、政治、经济、文化,也是生活方式。在新常态下,茶产业要抓住“一带一路”等政策红利,利用好国家战略,做好顶层设计,通过文化、大数据、跨境电商等渠道走出去。 “农业不是包袱”“农业的就业人口不可能低于百分之十”“一片茶叶能托起一片天地”。研讨会上,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学院院长刘伟平教授抛出了一系列的鲜明观点,高度看好农业产业。他认为,未来五年内,要解决人口的脱贫问题,离不开茶产业的发展。茶叶经济作为农林经济的重要部分,对国家扶贫攻坚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安徽农业大学的姜含春教授也持相似观点。她表示,茶叶主产区大多是山区,整个茶叶产业链的发展无疑对山区人民实现脱贫致富来说会产生重大影响。 开幕式当天,其他与会专家分别作了主旨报告,对茶产业的长足发展进行了专业全面的分析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