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 提振“四气”攻坚克难 三年扶贫开发项目累计总投资325亿元 2015年的暖冬,京台高速公路通车,成为古田人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自2012年实施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工作以来,古田县以扶贫开发工作统领全局,全县共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9类253个、总投资325亿元,其中扶贫资金6.2亿元。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和带动,经济社会建设取得可喜的收获。 交通格局提升了。合福高铁、高铁城关连接线已建成通车,京台高速公路也通车在即;高速连接线及202省道过境线正在按序时进度推进建设,古田人通过高铁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实现朝发夕至,古田因此也成为福州、厦门至武夷山、白水洋,宁德至南平的交通枢纽。 民生保障提升了。古田县第二医院建成,古田一中新建学生宿舍楼已经封顶,第二水厂、绿化景观,还有社会福利院建设、省精神卫生防治医院建设等正在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6000元,跃居宁德市前列。 干群面貌提升了。干部群众创业有激情、有活力、有干劲,全县上下营造了“四气”氛围——浓浓的人气、滚滚的财气、昂扬的士气、浩然的正气。 古田县扶贫开发工作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勘测河道建桥”,“两增收一美丽”的扶贫开发模式在实践中脱胎成型。实施精准扶贫策略,通过建档立卡摸清底子,确定了69个贫困村、6302户贫困户和133个偏远自然村作为精准扶贫的主要对象。省、市、县、乡四级扶贫重点村的驻村干部相继进村,开始实施整村推进工作;挂钩帮扶的各级干部也纷纷入户,开展包户工作。今年预计实现1800户贫困户减贫任务,38个贫困村的村集体年收入突破15万元,其余31个贫困村集体年收入平均增加6万元。 □张敏熙 寿宁 “三重三强”破贫困瓶颈 全县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2.5万减至1.5万 进乡“小高速”公路笔直宽敞,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业大步迈进,脐橙、乌龙茶、油茶漫山遍野……从30年前刚建乡时农民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的凋敝落后到如今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产业带动势头强劲、农民收入不断攀升,寿宁县下党乡正发生着历史性巨变。 近年来寿宁县重产业、强“造血”,重基础、强支撑,重精准、强“滴灌”,点面结合,同向发力,类似下党乡这样的变化正不断涌现。2013、2014连续两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考评均居宁德市9个县(市、区)第四位、5个山区县第一位;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2.5万减至1.5万,农民人均纯收入从6920元提至9895元。不久前,寿宁还获评2015年“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重产业、强“造血”。该县充分发挥高山生态气候和硒锌土壤等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茶业和硒锌特色种养殖业5万多亩,创建“寿宁高山乌龙茶”“寿宁高山茶”两大公共品牌,推出富硒水稻等产品50多个,辐射农户2万多户,带动农民年均增收500元以上。规划建设总面积2万亩的“一园五区”工业平台,引进规模以上企业76家,就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近万人,促进了县强民富。 重基础、强支撑。该县累计投入资金40多亿元,建成以福寿高速公路为主动脉,双湖、寿庆、寿政二级公路为主干道、覆盖县乡村公路为主网架的闽浙边界区域交通枢纽;推进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的南阳省级试点小城镇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和人口转移;实施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智华中学、寿宁一中、寿宁六中等新扩建项目,建成省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投入近亿元完成县医院新建搬迁,并与省立医院和闽东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共建关系,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甲管理、二乙收费、省市级医疗服务和县级报销比例”的医疗条件。 重精准,强“滴灌”。该县以不同贫困症结为导向,量身定制“帮扶套餐”,先后投入资金1.26亿元,整村推进两批24个省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带动贫困村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推进集偏僻自然村、地质灾害点、灾后重建和农村贫困残疾人“四位一体”的造福搬迁工程,完成3537户15543人的搬迁工作,打造出塘洋、大韩、下党等一批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刘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