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大力推进图书报刊、广播电影电视服务“三农”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童刚(中国文明网刘鲲鹏 摄)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以来,在中宣部统一部署下,全国新闻出版广电系统认真落实活动各项要求,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大力推进图书报刊、广播电影电视服务“三农”、服务基层,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农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做好广播电视宣传。 中央和地方各级广电媒体都高度重视对“三农”问题的宣传报道,积极宣传党的对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宣传农村发展变化的伟大成就。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通过《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重点栏目,以及“乡村之声”对农广播平台和CCTV农村频道等,派出编辑记者深入农村,把话筒和镜头对准农民朋友,做了大量有深度、有份量的报道,像近年来深受欢迎的《倾听》系列节目、《麦收双行线》《生态中国》和“广播惠农爱在乡村”系列公益活动等,对于推动解决农村群众实际问题、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央三台还带头积极报道“三下乡”活动开展情况,扩大活动影响,宣传活动成效。中央电视台、中国广播艺术团等每年还多次组织艺术家深入基层一线进行慰问演出。除中央广电媒体外,各地广电主流媒体都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广播电视“三下乡”的新模式、新途径,制作播出了大量聚焦“三农”的精品节目,为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第二,加强规划,多措并举,满足农村群众阅读需求。 一是加强农村主题出版工作,扩大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覆盖。规划出版了一大批以农村读者为主要阅读对象、符合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普及型出版物,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到今年年底将覆盖全国乡镇。二是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建设。截至2012年底,农家书屋已建成60多万家,覆盖全国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其中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已建成3万余家,覆盖近千万农村人口。三是在农村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利用节假日举办“文化年货带回家”、“图书下乡”等文化公益捐赠活动,组织开展“我看农家书屋”、“我的书屋,我的梦”、“书香之家”、“百社千校”阅读活动等重点主题活动。四是坚持向基层报刊赠阅工作。完善了《人民日报》等重点党报党刊农村基层赠阅工作机制,推荐产生了《农民日报》、《农村百事通》等面向农村的优秀报刊,为农民群众提供政策信息、科普知识、致富技术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三,统筹安排,创新形式,让农村群众免费观看电影。 自2003年列入“三下乡”项目以来,总局每年都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广电行政部门精心组织开展农村电影放映活动,并直接把设备、拷贝、场次送到农村、社区和厂矿。积极组织“国产新片进农村”、“优秀国产影片展映月”等主题活动,特别是在元旦、春节等节假日,都精心选择推荐优秀篇目。目前,在我国农村常年活跃着5万多支放映队,每年放映电影800多万场次,观众人数达12亿人次之多。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总局和各地广电行政部门在坚持“一村一月一场”的基础上,正在探索改善观影条件、从流动放映向固定场所放映转变等政策措施。各地在农村电影放映工作中也涌现了很多好做法、好经验。比如,很多省区市采取了拨专款对放映活动给予补贴,对放映队合理布局、集中调剂拷贝,把电影放映与其他文化活动融为一体等,有的省区市专题举办农民电影节、千县万乡农林科教影片放映活动等,在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优化服务,完善设施,全面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 近些年来,总局把农村地区作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目前,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7.9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60%。截至“十二五”末,完成了82万个“盲村”建设任务,基本实现了全国已通电农村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从2012年实施的直播卫星“户户通”用户已突破4500万户,农村用户可以收听收看到44套广播节目、57套电视节目。2014年底,总局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又启动实施了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目标是今年年底基本实现12套中央电视节目转播和3套中央广播节目的数字化覆盖试点,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继续把开展“三下乡”活动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以“十三五”规划开局为契机,加大文化资源整合力度,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进一步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努力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大实惠。(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童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