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妇联:切实为广大农村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焦扬(中国文明网 刘鲲鹏摄) 全国妇联自2000年起参与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按照中宣部整体部署,关爱农村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开展有妇联组织特色的科技文化卫生服务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仅2004年至2014年十年间,全国妇联“送温暖、三下乡”活动已向中西部地区捐助项目物资逾3亿元,至少1亿多人次妇女儿童获益,成为向广大农村妇女传递党和政府关爱的重要渠道,妇联组织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的重要举措。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以集中示范服务与坚持常年开展相结合安排“送温暖、三下乡”活动。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处高度重视“三下乡”活动,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围绕妇女所需、党政所急、妇联所能,精心部署、周密安排每年度全国妇联“送温暖、三下乡”活动。16年来,经过不断积累、调整、创新,这项活动已经形成规范,成为全国妇联服务农村基层妇女群众的一项品牌工程。每个岁末年初,历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分赴老少边穷地区,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扶贫助困、送医送药、走访慰问等集中示范、集中服务活动,作为妇联“送温暖、三下乡”全年活动的启动。多年来,全国妇联开展了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母亲水窖、母亲健康快车、母亲邮包、春蕾计划、安康计划、儿童快乐家园、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等大型项目或行动,各级妇联组织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扎实开展“三下乡”活动。 二、集中力量、突出重点,以妇女儿童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开展“三下乡”活动。多年来,全国妇联通过调研农村地区妇女儿童所需所盼,发挥妇联工作优势开展“三下乡”工作。 一是持续开展关爱母亲儿童系列活动,为广大农村妇女儿童送物资送温暖。为改善缺水地区妇女儿童及家庭的生存状况的“母亲水窖”项目,从2000年至今已经覆盖25个省市,建设了13.92万个集雨水窖,集中供水工程1691处,260万人获得安全饮水。2000年以来,“春蕾计划”在贫困地区累计捐建1154所春蕾学校,资助251.7万人次贫困女童重返校园,52.3万人次女童接受了实用技术培训,对改变贫困女童个人和家庭命运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是持续关心和爱护女性身体情况,为广大农村妇女送健康送知识。为提高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诊早治率,2009年开始联合卫生部门开展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2011年设立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专项基金,至2014年底已经为4287万农村妇女开展免费宫颈癌检查,为613万农村妇女开展免费乳腺癌检查,通过基金救助31077名农村妇女。从2003年至今实施的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向农村为主的贫困地区发出2240辆快车,使5000余万名妇女受益,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婴幼儿破伤风等项目中发挥独特作用。 三是持续推进农村妇女创业就业增收致富,为广大农村妇女送科技送项目。开展教育培训、科技推广、信息服务等新型职业女农民培训,把科学技术和致富本领送到广大农村妇女家门口。认定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866个,依托基地认定巾帼科技特派员2373名,有效扶助了西部地区贫困妇女脱贫致富。 四是广泛开展农村家庭文明建设,为广大农村妇女和家庭送文明送新风。常态化推进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好家风好家训”宣传展示活动以及建设“美丽家园”、“美丽庭院”等特色活动,在村“妇女之家”展示各类特色主题、各种层级的“最美家庭”,把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普法知识、家庭教育、家风建设等书籍送到普通农家,把好的家风传递到农村千家万户,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村风民风。 三、与时俱进、创新思路,切实为广大农村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此项活动从年初集中的“三下乡”到全年持续的“常下乡”,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大力整合社会资源、推出新的品牌项目,持续焕发蓬勃生机。2009年全国妇联与财政部、人社部、中国人民银行共同推进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走上创业之路,实现“输血”与“造血”同步。截至2015年6月,全国累计向农村发放贷款1481.21亿元,共有327.76万人次农村妇女获得贷款。2014年以来,全国妇联在24个省区市的农村社区建立了350个“儿童快乐家园”,统一配置桌椅书架、儿童读物、音像制品、电视电脑及视频通话设备等,为留守儿童提供亲情关爱、家庭教育指导、安全保护、心理咨询、文体娱乐等服务。 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本次会议要求进一步明确思路、精准举措,将全国妇联“送温暖、三下乡”活动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起来,聚集重点,加大力度,持续关爱农村妇女儿童生产生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半边天”的积极贡献!(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焦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