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整合资源 深入农村生产第一线 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徐延豪(中国文明网 刘鲲鹏摄) 中央宣传部等9部委联合发起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简称“三下乡”活动),已经走过了20年的光辉历程,中国科协历届党组、书记处高度重视,发动各级科协组织上下联动,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送到农民群众手中,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素质,下面汇报一下主要做法和取得的经验。 一、“三下乡”活动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1996年12月,中央宣传部、科技部、农业部、文化部、广电部、卫生计生委、新闻出版署、团中央和中国科协9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决定于1996年底和1997年初的农闲时节在全国农村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从此,全国范围内的“三下乡”活动迅速在全国展开。 20年的实践表明,“三下乡”活动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途径。通过举办“三下乡”活动,将改革开放的成果普惠给亿万农民群众,向广大农村传播了先进文化,普及了科技知识,为那些急需文化、科技、医疗的“老少边穷”和西部农村雪中送炭,为亿万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年的实践证明,“三下乡”活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一连增”,农业取得可喜成绩,但是全国还有7千多万贫困人口,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全党的首要任务。“三下乡”活动对于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化解农村的各种矛盾,发展生产,消除贫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和生活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发挥科协优势,开展“三下乡”活动,创新活动品牌 中国科协历届党组、书记处领导十分重视“三下乡”活动,每次活动都亲自带队,深入基层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先后与中宣部等部委联合开展了9次全国集中示范活动;与农业部、国家民委等部委联合开展了12次科技下乡活动;与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联合开展了8次走基层科技下乡活动;中国科协系统内(包括全国学会)组织开展了20多次较大规模的科协下乡活动,共计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50多场较大规模的科技下乡活动。遍及19个省市、自治区,42个县(市、区)。 “十二五”期间,中国科协(包括省、市、县科协、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开展的送科技下乡(包括全国科普日、科技周期间开展的科技进村、科教进社区)活动中,举办科普宣讲活动130万次;开展科技咨询90.2万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27.8万次;培训实用技术人才1.9亿人次;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5.7万项;参加活动科技人员总数1214.5万人次(见中国科协2011-2015统计年鉴)。 中国科协注意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动员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和各省市、自治区科协组织,整合资源,盘活存量,深入基层、深入农村生产第一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活动,涌现出“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科普列车老区行”、“科普列车西部行”、“科教进社区”、“科普大集”、“科普之春”、“科普之冬”、“全国科普日”、“百名科技专家致富能手科技下乡活动”、“科普大篷车万里行”、“流动科技馆巡展”、“农村中学科技馆进学校”、“农民科学网络知识竞赛”、“站栏员”建设、网络书屋和华硕图书室建设等品牌活动,丰富了“三下乡”活动内容,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不断总结经验,推动“三下乡”活动持续发展 一是科技下乡要与农民的需求有效对接,以富农强农为出发点,帮助农民群众解决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采取“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采取众筹模式,力争资金、人才、物力投入最大化。三是完善科技下乡长效机制,留下一只不走的工作队,变科技下乡为常下乡、常驻乡,如: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培育农村科普带头人、致富能人,建立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惠农服务站等。四是创新工作方式,借用现代传媒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型媒体,把科技成果迅速普惠到边远地区。 同志们,刚刚闭幕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发出了决胜小康的总动员,提出了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中国科协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做好“三下乡”活动,把集中服务活动和经常性科普工作结合起来;把普遍号召和重点指导结合起来;把加强外部推动和激发内部活力结合起来,加大对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把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做到扎根人民,服务人民,推动全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持续健康发展,为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贡献力量。(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延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