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恢宏的洪坑土楼群 林日耕在向游客介绍土楼前世今生。 林足清在自家茶叶店招待游客。 3日,记者来到位于龙岩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的福建土楼洪坑景区,只见游人如织,村民有的在吆喝卖货,有的热情邀请游客到自家泡茶。行走间,观光电瓶车不时从身旁驶过,清一色是女驾驶员。同行的村民阿林对一名驾驶员挥挥手,笑着说:“那是我老婆。” 福建省客家土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管理部经理赖桂荣告诉记者,政府持续推进土楼旅游产业发展,当地村民成为最大受益者,仅洪坑景区,近八成讲解员都是本地人。 楼主“阿耕”眼中的山村巨变 说起永定客家土楼,自然要提及林日耕。这位生于斯、长于斯的知名人物,是“土楼王子”——振成楼的楼主之一,虽已60多岁,但身体硬朗。他每天不知疲倦地奔波于土楼之间,为游客讲解土楼历史、建筑结构和其所蕴含的客家文化,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阿耕”。 阿耕说,上世纪80年代,洪坑村土楼开始迎来一些专家和游客,客家建筑、文化的魅力和客家人的热情,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经口口相传,永定客家土楼名气越来越大,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提升到省级、国家级,直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早在1991年,当时的永定县政府已敏锐意识到这些深藏于大山的客家建筑极具旅游开发价值,成立了客家土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土楼旅游公司)。土楼人家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景区美了,游客多了,商机来了。阿耕告诉记者,早年村民纷纷到城市打工,村里只剩下老弱妇幼,老无所依、幼无所养。这些年来,旅游业火了,青壮年村民回家了,女的当导游,男的开店铺,老弱妇幼有人照顾。“一家人共同创业,生活和和美美。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连一辆自行车都没有,现在有160辆小车,平均三户人家就有一辆。”阿耕说。 为了让土楼旅游健康发展,让更多村民从中受益,当地政府做了许多努力。 阿耕说,原来土楼内占道经营等现象比较严重,政府采取了规范和疏导的方式。一方面统一规划、设立、管理摊位店铺;另一方面,在保护区外兴建土楼风情街,对景区村民采取零租金、优先租赁等办法,引导村民驻点经商。2009年以前,景区的观光车都是三轮车、小四轮、面包车,由村民自己经营,乱拉客、乱开价等无序经营行为时有发生,游客颇有意见。为此,土楼旅游公司购置了34部环保电瓶车,统一管理,并开出每月2200元左右的工资聘请当地村民驾驶。 在政府引导下,村民们以诚待客,规范经营,旅游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