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头条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压低粮食生产成本可寄望“高效”农机化
2015-12-11 10:09:01 来源:福建农业信息网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近期,我国粮食价格变动引发多方关注。粮食生产成本“地板”和粮价“天花板”挤压了农民的种粮利润空间。当今之计,惟有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才能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竞争力,增加农民种粮收益。而大力推广高效农机具正是节本增效的一条重要途径。

不久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指出,我国粮食面临“三量齐升”的局面(即粮食总产“十一”连增,粮食进口量连年增加,粮食库存量持续增加),其中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是重要原因,三大主粮的国内价格高于进口完税价50%以上。如何突出困局?山东常林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副院长、农机农艺融合专家余家华认为,关键就在于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生产效益,而目前我国很多适合使用高效农机具的地区仍在大量使用相对低端低效的农机具,因此,推广高效农机具、推动农机化朝高效方向发展,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

为何说农机具“领头”拉升总成本?

对于粮食的生产成本,主要由耕、种、管、收、储、运、售等环节中,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投入所构成。简言之,就是农民的劳动,加上生产中播的种、施的肥、浇的水、打的药、用的农机具等。在诸多项目中,把目前相当一部分地区在使用的相对低效、重复、占大头的农机具成本拽下来,粮食成本就能低。

“农民都知道,种地雇机器花钱最多”,余家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山东的小麦和玉米间作为例,一年中,小麦和玉米种子亩均费用约70块钱,化肥大概180块钱,灌溉需要40块钱,农药要花20块钱,收割整地播种则要270块钱。使用农机的花费占总成本的46.6%,你说这算不算占大头?”

使用低效农机具成本高,改用科学高效农机具就能降下来?“不仅能降下来,还能降下来不少!”说到这里,余家华有些兴奋,“你有没有考虑过,传统低效农机具作业为何收费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高购置成本和高使用成本。”

“衡量购置和使用成本,不能一对一地看,而应该以服务同样面积的土地所需的机器购置和使用成本来算。落后的小型农机单价便宜、油耗低,但是耕、旋、翻、松、种等环节都是单独作业,相当于重复劳动多次,且每种机具都需要大量、密集购置,总价和使用成本非常高;而先进的大型、高效、多功能、复合式作业农机具,所有工序一次完成,需要机器少,单价贵但总价便宜。我先以山东宁津为例算一笔账。宁津有70万亩耕地,现有农机具6800多台套,总购置成本近11亿元;如果改用先进高效的配全套机具的2604拖拉机,只需要40台,总购置成本8000万,节省了10个多亿。由于先进高效农机具使用寿命长,长期看节省的购置成本会更多。此外,40台农机具与6800台农机具相比,能够减少大量持续动态投入,包括人力(农机手数量)投入、燃油消耗、维修成本、储存成本等。我们知道,上述成本都是要算入作业收费,进而摊入粮食生产成本,高效先进一体化作业的农机具能够系统解决农业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为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提供了有效途径。”

农机具“领头”拉升总成本怎么理解?“这需要从农机与农艺融合的角度来理解”,余家华说,“我所说的‘领头’有两层含义,我们不能将农业简单地理解为耕、种、管、收。过去,我国主要使用中小型低端低效农机具,这些农机具普遍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不够科学。即传统农机具的设计、制造不符合农艺学的要求。现在市场上很多农机具的作业效果,农艺专家是不认同的。”

“庄稼生长最关键的因素是土壤,传统的农机具在作业过程中没能保护好土壤水分、土壤肥力和土壤生态,拉升了种地成本。”余家华说,“首先来说灌溉,以往机具作业主要采取多次组合作业的方式,反复翻搅土壤,水分大量流失,土壤保墒性差,需要浇地次数增加,灌溉成本上升。其次来说施肥,一方面,过去绝大多数是中小型机具,没法深耕深翻,做不到秸秆有效还田,导致土壤板结、有机质和肥力下降,只能通过超施化肥来保证产量;另一方面,过去机具做不到耕地、施肥、播种复合作业,撒施化肥造成挥发等浪费,化肥使用成本上升。最后来说打药,传统农机具整地效果差,一定程度上导致草害、虫害多发,必须大量使用农药除草防虫,植保成本上升。”

余家华又补充道:“高效先进农机具带来的,不只是粮食生产成本的降低,由于其以较少的数量实现更多作业,降低了资源和能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在更高程度上做到了农机与农艺的密切融合,通过复合式作业,对土壤进行了保护式修复,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及化肥农药的使用。”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12-03国家粮食局: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筹集和兑付管理
  • 2015-11-19国办印发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全文)
  • 2015-11-16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举行
  • 2015-11-13卖粮难:粮食太多还是硕鼠太多
  • 2015-11-13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