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特产> 美食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客家黄糍
2015-12-24 08:48:56 李玉林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在客乡,有“无糍不成年”的说法。每当到了农历腊月上旬,客家农家便开始做大禾米黄糍了。黄糍其实是客家人的年糕,又叫作黄粄、黄米粿,是客家民间一种极具特色的传统年货。

黄糍要做得好吃,必须有好的灰碱。烧灰碱的灌木叫作粄檫,学名叫桃金娘树。生长在向阳山坡上的粄檫较好,背阳山坡上的粄檫树烧出来的灰碱质量不好,做出来的黄糍缺乏韧性,容易退碱,颜色也不好看。

为了做出上好的黄糍,每年农历十月份,家家户户便开始准备砍伐粄檫烧碱,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要上山,在向阳的山坡上砍伐足够的粄檫树挑回家。粄檫在屋檐下晾晒几个月后,便可以烧灰碱了。为了避免火灾,人们把干透了的板擦柴挑到村头村尾的晒谷坪上,东家一堆、西家一垛地堆放好,用一些干芦萁(铁芒萁)做火引子,然后一抱一抱地把黄绿色的粄檫柴添加到火上,让它们充分燃烧。所有的粄檫都烧成灰之后,再冷却扫拢,用过水用纱布滤出黑色的汁液,这便是浸泡大禾米的碱水了。

大禾米浸泡了一天一夜之后,白花花的米变成了橙黄色,盛入大饭甑,在铁锅里用大火蒸熟。大禾米在蒸的时候火候要把握好,如果没蒸熟,捣出来的黄糍不够细,带有生米粒。若是蒸得过分熟,捣出来的黄糍颜色太深,不够筋道。

打黄糍,要把蒸熟的、浸了碱汁的大禾米饭倒入料钵(大石臼),用长长的料棰捣成。料棰是用上好的黄檀木做成的,硬度特别好,怎么用力打也不会开裂,足有几十斤重,一般的女人、小孩或老人根本抡不动它,即使是力气大、身体壮的后生一次也只能抡打十来下。所以每到打黄糍时,村里的青壮年劳力都不外出,在家帮忙打黄糍,相互帮忙。累了饿了的话,女人就从料钵里捏一团软软的、黄黄的散发着碱香的黄糍,分给大家当点心。各家男人在厅堂里,坐下来喝喝茶,说说笑话,摆摆一年的收获。那种快乐的气氛,是那么地温馨美好。

橙黄的大禾米饭粒打烂,捣成团,然后用麻线分切成小块,趁热将其揉压成月饼形或椭圆形,冷却后即为成品。上好的黄糍,色泽鹅黄,晶莹剔透,柔韧筋道,香气诱人。如果将黄糍放入盛了淡碱水、远离酒水的大瓮里,至少四五个月不会坏,到栽早禾秧时,用竹筷取出,依然是原汁原味的。

黄糍的吃法很多,可以蒸着吃,也可以炸着吃,甜咸随个人的口味,但客乡一般是炒着吃,或做卤糖味吃。如可将黄糍洗净切片,先把作料放入锅内炒熟,再放入黄糍片,炒匀后加调料起锅,撒上鲜葱花即可;或将黄糍洗净切粒,加水入锅和白糖煮沸,起锅即成卤糖黄米糍。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12-22光泽司前:乡村卫生这样抓
  • 2015-12-21乡村复兴,新旧共生共荣
  • 2015-12-17古田乡村游:搭上开往春天的高速列车
  • 2015-12-16农业部部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宣传推介工作
  • 2015-12-14首家全国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电商平台去农庄网正式上线运营
  • 2015-12-102015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系列活动在珠海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