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新年伊始,浦城县水北街镇蓬尾村田头热腾腾。1月2日,土名“西洋段”田块,种植户叶烈贵、吴成弟在技术员指导下,为前不久育下的茭白秧苗覆盖地膜。 南平市发改委下派蓬尾村的驻村蹲点干部李熙波博士介绍,这些茭白秧苗春节前后可移栽,计划种植茭白130亩,同时生态混养泥鳅20亩,目前待移栽的茭白田块已基本整好,3口标准鳅田在建设中,三四月份投放鳅苗。通过茭、鳅混养模式可减少化肥、农药和饲料的投入,降低种养成本,提高生态效益。 蓬尾村位于浦城县东南部,与松溪县花桥乡、祖墩乡毗邻,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境内东西两面青山叠抱,中部绿水长流、田野烂漫,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典型闽北山区村落,适宜发展种养业,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去年7月22日,市发改委干部李熙波下派蓬尾村驻村蹲点后,通过认真分析村情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规划产业,逐步改变经济结构。积极争取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校技术支持,根据蓬尾村的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重点推进一产由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以生态种养殖业为突破口,着重引入推广“茭白——泥鳅生态混养项目”。 该村有2000亩农田,其中水田1700亩、山垄田300亩。李熙波在村班子会上提出,将水田划出130亩种植茭白,并通过“六要”群众工作法运作,引导村民种植,并确定种植示范户。充分利用市发改委项目工作优势、人脉,与建瓯果蔬专业合作社、批发商取得联系。于去年11月蓬尾村委会与建瓯果蔬批发商范先生签订了一期130亩茭白购销合同,每公斤茭白2.2元保底收购价。 据介绍,为确保种养技术,李熙波邀请福建师范大学生态系专家做土肥检测,从浙江生态养殖场请来技术员驻村指导。茭白生长期5个月左右,5月收一季,10月再收一季,两季茭白收后就可捕捞泥鳅。此外,该村辅助发展“波尔山羊养殖项目”,探索利用茭白秸秆加工山羊饲料,延长产业链,提高茭白种植附加值。目前,已经引入种羊30只,并引导村民学习和试验茭白秸秆青储加工技术。 李熙波分析,蓬尾村发展“茭白·泥鳅生态混养项目”有多方面优势:一是技术和效益有保障,农民相对容易接受。其中,种苗由客商先垫付提供,按合同定价收购后再予以扣除,种养殖技术请专职技术员驻村指导。初步预计平均每亩茭白纯利润3500元,泥鳅2000元,合计约5500元,比烟叶种植平均每亩纯收益要高出近40%。二是茭鳅喜湿,可充分发挥水田水分资源优势,还可与喜干的烟叶形成互补,丰富村民收入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三是绿色生态可持续,通过养殖排泄物和茭白秸秆还田可形成良性生态循环,可减缓并修复土壤板结、地力衰退、农药污染等问题。 (王树瑜) |